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灰色童谣
释义

百科名片

灰色童谣是孩子们用来取乐、释放压力、彰显个性的同时,传递消极、偏激、暴力和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一种调侃歌谣。童谣的调侃、幽默,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内心的无奈。反映了孩子压力较大,不太善于正面发泄的现象。

面对灰色童谣怎么办?

“灰色童谣中的那些话,如果说得多了,可能就会成为孩子的人生哲学,尤其是在他们性格、人生观未定型的时候。”目前我国校园文化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带有“亚文化”性质的灰色童谣丝毫不容忽视。如何让孩子们远离弥漫着负面情绪的灰色童谣,回到阳光灿烂的轨道上来?有人建议,对“异味”童谣围追堵截,禁止传唱;也有人认为,童言无忌,要维护儿童说话的权利。

其实,一味地“堵”不能根治问题,没有原则地“放”更不行。也许《除草与种庄稼》的寓言可以给人以启迪:一位哲学家把弟子带到旷野中,询问如何才能除掉杂草,弟子们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连根拔,可付诸实践总是收效甚微。一年之后,弟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杂草丛生的地方长满了谷子,杂草早已不见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心灵的“杂草”也是如此,面对“野火烧不尽”的灰色童谣,只有在孩子心田里种上美好的“庄稼”,让美德占据孩子心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孩子手里拿着东西,硬要是要不过来的,这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拿好东西跟他换,孩子才会放手不好的东西。”卢勤说。

优秀童谣的匮乏为灰色童谣提供了生长空间,因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等不及大人创作了,干脆自己创作或修改前人作品。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产出越来越多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式教育。

在一些童谣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创造力。譬如校园中流传的《沁园春·考试》,“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生动形象,尽管“灰色”,但透着作者的聪明劲儿。“学校生活单调,孩子们自娱自乐、开心的机会太少。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尽情发挥的舞台,组织有趣的活动、课程、节目等,展示他们的幽默和快乐。”卢勤说。

相比起生长在角落里的“杂草”,“庄稼”更值得我们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告示牌、标语趋向人性化,比如草坪中牌子上的“别踩我,我怕疼”,比如有孩子改编的《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找个朋友,到校园转转。带上球鞋,戴上护腕,套上队服,到球场玩玩……”这类童谣健康优美,既可加强修养,又可创新思维,值得学校和社会大力宣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校园就是一部立体的、多色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相互关爱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

净化校园文化,还要从源头治理。当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回归踏实向上,当媒体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当积极健康的段子在手机中流传,当孩子们的压力不再那么大,当“虎妈”、“狼爸”不再那么焦虑……到那时,孩子快乐的天性才会爆发,金色的阳光才会驱散阴霾,毕竟,谁天生就愤世嫉俗呢?

让阳光照亮校园童谣,让童谣滋润孩子心田,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明天才会更加充满希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