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皇朝藩部要略 |
释义 | 《皇朝藩部要略》是一部有关清朝外藩诸部主要是蒙古部落的编年史著作,清朝祁韵士著。全书共十八卷,包括内蒙古要略、外蒙古喀尔喀部要略、厄鲁特要略、回部要略、西藏要略等五部分。 《皇朝藩部要略》成书该书始刻于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中署曰"前史官寿阳祁韵士纂,张穆改定"。原稿本经张穆增改,除印成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筠渌山房刻本外,后还有光绪十年(1884年)、三十二年(1909年)刻本。 《皇朝藩部要略》主要叙述的内容是清朝征服与统一内蒙古49旗、外蒙古喀尔喀部、厄鲁特、回部、西藏等边疆地区,将这些边疆领土纳入到清朝版图,以及清朝对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实施有效主权管辖的历史进程。纂修的目的主要是强调“我国家开基定鼎,统一寰区,蒙古四十九旗,及外扎萨克喀尔喀诸部,咸备藩卫,世笃忠贞,中外一家,远迈前古”,即清王朝实现其“大一统”的丰功伟绩及其对“外藩”统治的合法性。并且盛世修国史,继往并开来。 作者祁韵士简介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又字谐庭,别号筠渌,又号访山,山西寿阳平舒村人。 祁韵士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其父曾任过训导、教谕等职。祁韵士二十八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历任国史馆编修官、右春坊右中允、户部主事等职。他创立了《蒙古王公表传》,撰成《西陲要略》、《皇朝藩部要略》等,其著作被译为俄文、日文等行于海外,影响颇大,为我国西北地志学奠基人。 改定者张穆简介张穆(1805-1849)山西平定(今山西平定)州阳泉山庄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和父亲均为清朝进士。张穆谱名瀛暹,字诵风、蓬仙,一字石州,又署石舟、硕洲、硕州,别署季泄、季翘、惺吾,自署□斋居士,晚年称靖阳亭长。自幼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喜读儒先学案诸书,能诵六艺、百家之言。道光十一年(1831)成为优贡生,次年考取正白旗官学汉教习;后以知县候选。 张穆博学多闻,熟悉诸经小学和历史地理,一生侧重研究蒙古和西北舆地之学。学术活动大体可分三项内容。一是从事一般学术研讨与交流,讲经读书,或填词作赋,或与师友、弟子登高赏雪,饮酒作诗,或聚众谈六经、明九数。第二项活动内容是张穆晚年的主要学术活动,即从事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包括蒙古地区史地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是编纂《蒙古游牧记》,完成十二卷,末四卷未来得及排比,早逝于道光二十九年。死后,由何秋涛“补辑”、“补注”完成此书。其次是复审、改定祁韵士的《皇朝藩部要略》、《西域释地》、《西陲要略》以及宋景昌的《藩部世系表》。第三项活动是为其师友和学者整理、编辑、刊刻、续刻文章、文集和金石碑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