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家镇 |
释义 | 蔡家镇属于重庆市江津区,地处江津南部,距江津城区50公里,是通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中心驿站。全镇幅员面积230平方公里,辖18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万人,200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亿元,该镇是重庆市辣椒最大的产业基地。 简介蔡家镇镇委、镇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200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00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23.74%、13%和15%,获2004年度全市山区经济社会综合考核先进镇。 建设成就1、2005年引进全国最大辣椒加工企业之一的“饭遭殃”集团,进驻蔡家镇。在2004年辣椒种植面积达5000亩基础上,2005年全镇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000亩。主要发展品种有二金条、子弹头、朝天椒。鲜椒最低保护价1.4元/公斤收购。 2、截止2004年蔡家镇已发展苎麻6000亩,麻农与锦丰麻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苎麻收购合同,最低保护价8元/公斤。 3、大力发展以枳壳、黄桅枝为主的中药材,2005已与江津市最大的私营企业祥和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展枳壳2000亩,由祥和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苗木、技术。并以最低保护价1元/公斤收购,农民负责种植管理。 4、以赤天化为依纸厂为依托,引进江津富盛竹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现已种植撑绿竹(优质丛生竹类良种杂交3号)8000亩。 5、2005年针对该镇四大产业分别成立了专门机构:苎麻产业服务所3人、辣椒产业服务所3人、中药材产业服务所2人、撑绿竹产业服务所2人,专门负责对该镇涉及产业群众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 6、2004年开通蔡家农业110热线,接受农民咨询达3457人次。 7、利用广播、黑板报、逢场天现场咨询等形式,将农业信息、农业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达到3万人次。 8、在本辖区开展农业技术示范专业大户21个。 9、利用现场培训等方式,培训农民34期2000人次。 发展导向在该镇四个产业服务所的规划和引导全方位服务下,该镇致力发展四个产业: 1、以蔡镇为中心,联合周边乡镇至2007年,发展辣椒10万亩,成为重庆市辣椒最大的产业基地。 2、至2005年底,将新发展苎麻5000亩,苎麻总面积将达到11000亩。 3、在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10000亩的基础上,200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将持续稳定的扩大,其中枳壳面积将达到3000亩。 4、2005下半年计划再发展撑绿竹12000亩,共计总面积20000亩。 历史地理蔡家境内现有一些汉代古墓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已有人在蔡家定居。从蔡家乡各族氏的家谱和《江津县志》(民国十年版本)的记载:“明末清初,兵乱蜀中,加上连年天灾和病疫流行,土著居民,所存无几,乡境大片土地荒芜”,现有居民祖先多系康熙初年先后由广湖江西等地迁来,各自插占一些土地进行开垦。距今已300余年。由于人口不断繁衍,商品交换日益频繁,至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形成蔡家场。因场地在山岗上,而当地居民多为蔡姓,故场以“蔡家岗”命名。 清初,江津县属地编户为笋溪、杜市、思善三里,蔡家属笋溪里。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每里分编四单,全县共编十二单,后改称十二都,蔡家属十二都。 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乡镇自治会,县之下划为16个区并分设镇乡,蔡家属嘉平乡,乡的治所在龙吟。 民国十年(1921年),县之下划为13个区,民国十二年又调整为12个区,嘉乐、嘉升、嘉平三乡属第十二区,当时嘉平乡下属六个团,蔡家为第四团,设团甲公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县分区设署,全县划为5个区,原嘉乐、嘉升、嘉平三乡划归第二区,区署设在蔡家岗,同时实行保甲制度,改16个镇乡为76个联保,原蔡家第四团改为蔡家联保,设蔡家岗。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联保,将蔡家、龙门漳、大垭、太平四个联保合并,乡公所设蔡家岗,属第二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整编保甲,全县划为16个乡镇。蔡家乡分出原龙门漳联保所属各保,成立龙吟乡;分出原太平联保所属各保,成立太平乡。蔡家乡仍属第二区,直到解放。 1950年,江津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全县改为10个区,原第二区划为第九、十两个区,蔡家乡属第九区,乡公所在蔡家岗。 1953年,民主建政,实行小区小乡制,全县农村增设为19个区,第九区改编为第十五区,辖蔡家、悦来、月沱、太平、清平、龙吟六个乡,蔡家乡划出五村和八村的一部分给新成立的凤仪乡,1956年撤销悦来乡,将所属之悦来、大龙、回龙、白塘四个村划与蔡家乡。第十五、十六两个区合并,区公所设于蔡家,取消序号,以地名命名为蔡家区,辖蔡家、太平、龙吟、月沱、清平、三合、凤仪、太和、常乐九个乡。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改蔡家乡为人民公社,撤销月沱、凤仪乡后,蔡家区辖蔡家、太平、龙吟、清平、三合、太和、常乐七个公社。 1962年,成立月沱、凤仪公社,连同原辖的七个公社,蔡家区共辖九个公社。共计13个大队,249个生产队。 1983年,改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组。行政区划未变。 1992年江津撤县建市,1993年进行了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全市由101个乡镇调整为66个乡镇,蔡家乡于1994年改为蔡家镇。 2001年5月,调整建制,辖原蔡家、凤仪、紫云、清溪沟乡。 2004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原龙吟镇福德村、鸳鸯村合并在蔡家镇。全镇共辖18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30.5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地蔡家岗。 蔡家大事记清宣统三年(1911年) 四川掀起保路运动会,七月蔡家成立保路同志会。 十一月二十日“汉”字义旗在江津城楼竖起,县正堂吴良桐被迫起义,蔡家积极响应,先后反政,推翻了清王朝。 民国二年(1913年) 黄金鳌部队进攻合江失败退渝,接黔军入驻江津,路过蔡家岗。 民国三年(1914年) 蔡家一带发生大旱灾,农民庄稼四成无收。 民国五年(1916年) 蔡家岗成立农会,凡年满二十五岁以上,具有农业知识志愿者,缴纳会金即可入会,团结起来向豪绅作斗争。 袁世凯派张继尧、李长泰、曹混先后率领洋兵入川与云南蔡锷护国军作战,北洋兵路过蔡家岗,军无纪律、骚扰不堪,供应浩繁、损失巨大,人民遭殃。 民国九年(1920年) 黔军司令袁祖铭驻防重庆,令江津县筹款十万元,蔡家除摊派外还摊派军粮和草鞋。 民国十一年(1922年) 四川军阀赖心辉、邓锡候联合第七师师长陈国栋等部队在江津北岸与驻江津的杨森部队激战七天七夜,强迫人民既出军响、又出苦工,蔡家也其内。 民国十六年(1927年) 蔡家成立国民党分部 民国十八年(1929年) 二十四军部队驻防江津,令大种鸦片抽窝捐,不种者上缴懒捐,于是鸦片普及城乡,瘾民大增,烟馆林立,人民身受其害。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江津县开秋季运动会,蔡家学生参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江津发生严重旱灾,蔡家部分地区仅收四成。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 蔡家中心国民学校建立童子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蔡家地区各重点校都参加全县小学联合运动会。 同年蔡家地区人民先遭夏旱、后遭水灾,部分人民吃树皮、草根、芭蕉头、白善泥(又名观音米)。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蔡家区各乡均被征调民工修建大中坝飞机场。 民国三十年(1941年) 四月五、六两日蔡家地区连日下大雪,大地一片白雪银山。 十二月三日,津柏公路举行开工典礼。 同年七月二十日龙门漳场上第二次被火烧,(第一次为1930年9月)上排烧到包席铺,下排街烧到棕子门,下场口铺面全部被火烧。 同年渝江师管区来蔡家各乡征兵。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六月一日,津柏公路津蔡段举行通车典礼。 十一月,蔡家区各乡被调民工修建卢县南田坝飞机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蔡家区各乡,特别是蔡家、龙吟、清平、三合场上组织玩龙灯、放鞭炮、举行盛大游行、庆祝胜利。 本年霍乱流行,蔡家地区死亡多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蔡家成立崇贵茶社,清心、四维,两茶社相继成立,龙吟;清平、三合场上茶馆相继开馆。 六月,笋溪中学学生痛击汪宇全区长,训育主任某某被撤职。 同年七月,綦河、笋溪河下大爆雨,三合、清平、蔡家沿河村民受灾较为严重。 同年九月,中共地下党员向天培(云涛)到蔡家区任中共津綦边区特委书记,在崇城小学,笋溪中学担任教员,在教师,职工和学生中培养、发展中共党员。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江津米价陡涨,每斗由五万元涨到七万元,蔡家地区相继受影响。 七月,征粮实行随粮就征,每户额一元配征三千元。 同年十一月,国民政府举行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选举,各竞选人在蔡家区各乡活动频繁,相互拉票。李市周开庆当选为国大代表,白沙夏仲实、麻柳施槐青当选为立法委员。 本年笋溪中学学生“为教师请求改善待遇”即发“告社会人士书”。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七月,蔡家区龙吟乡地下党支部成立。邹开诚任支部书记,韩治平任副书记。地下党员有邹开清,冯义全、周治华、罗鉴臣等和大桥、洞塘、永兴三地的部分党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农历正月蔡家区清平中共地下党支部成立。 太平乡中共地下党支部成立,邹绪良任书记,杨永志任副书记,同年太平叶家坝地下党支部成立,胡平志任支部书记。 十一月八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江津,江津解放,蔡家区人民随之而解放。同时解放军驻入蔡家,建立蔡家区人民政府。 1950年 二月,成立各乡治安委员会,改保为村。 三月十一日,以刘配林和刘恒为首的土匪暴乱,攻打蔡家区人民政府,同时,在龙吟、三合场上均有土匪暴乱。 四月,解放军二野十二军三十五师三营四0八团开赴蔡家剿匪,在蔡家药王庙、三合花土岗、太和、常乐朝天嘴战斗中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牺牲九人。土匪被肃清,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烈士之英名长青。浩气长存。 六月,各乡农会成立。 十月,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 1951年 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各乡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十月,各乡相继召开农民代表大会,改乡公所为乡人民政府,由上级任命正副乡长。各村选举正副村长。十一月,全区各乡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 同年,各乡相继成立农民协会(简称农协会),同时中共江津县委土地改革工作队派住各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2年 各乡建立临时党支部、妇女代表常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相继成立。 九月前后,各乡正式成立党支部。 1953年 第一次普选,实行民主建政。 同年供销社、联合诊所、畜牧兽医站成立。 农民成立生产互助组。 1954年 各地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委任社长、副社长。 蔡家乡党总支委员会成立,书记傅能礼,副书记龚增荣。 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继成立。 1955年 全区基本实现农业合作社。未入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五左右。龙吟乡修建莫家沟水库。各乡水利建设开展。 各乡人民政府更名为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 合区并社,十六区(三合)合并在十五区,更名为蔡家区。 同年,撤销悦来乡合并在蔡家乡。 全区部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缔土地分红,实行按劳分配,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蔡家笋溪中学(三初中)停办。 1957年 全区各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部转为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年,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整风反右,大鸣、大放运动。 国家石油开采队来猫山开采石油,组织修建蔡家一猫 山一寒坡一古岗一洞子的石油公路。 1958年 开展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虫),讲卫生运动。 改乡人民政府为人民公社,建立农村公共食堂。 开展全民“大办”钢铁运动抽调强劳动力集中到夏坝大炼钢铁,同时,各地开办炼铁厂(窖)大办铜铁。 1959年 实行以管理区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社员发工资,大人小孩吃公共食堂不开费,推行“一大二公”。 1960年 因推行“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粮食生产下降,征购任务完不清,江津县委组织工作队到清平寒坡村突击,有县级机关干部、解放军、城关居民,学校师生组成的工作队。 生产受到严重损失,群众无粮食供给,相当部分群众患水仲病且特别严重,各公社、各管理区相继成立水肿病医院救治群众。同时加上三年自然灾害,造成了出生人口减少,死亡率增加。 1961年 公共食堂下放、体制变更,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制度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允许社员有少量自留地供给蔬菜使用。 清平公社将原月沱管理区划分单列,成立月沱公社。 1962年 实行“精兵简政”,机关单位,学校精减人员。 对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处分的干部和群众进行甑别平反。 1963年 开展社教运动,宣传前十条,纠正农村中的单干风。 学校开展“插红旗、拨白旗”运动。 1964年 贯彻后十条,开展“小四清”运动。 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推行田坎下放到户、定产折成、包干交队、超产自得,激发社员生产积极性。 号召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蔡家接收第一批重庆、江津下乡知青,建立青峰茶场安插知青和安置部分成家下乡户。 1965年 贯彻中央三十三条,开展“大四清”运动。 1966年 六月,中央“五一六”通知下达,“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组织串联,社会各阶层的群众纷纷组织红卫兵战斗团,成立“造反”组织。 1967年 “红卫兵”大批判走资本主义当权派,上至各级党委书记,下至生产队长,造成各级领导组织瘫痪,基本停止政权活动。 1968年 县、区、乡成立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 成立“三结合”的各级革命委员会。 蔡家三中“笋溪中学”恢复上课。 清理阶级队伍。 年冬清平公社修筑石油厂,三叉路至清平场的公路。 1969年 各级建立革命委员会。 同年九月,落实中央“7. 23”和”8.28”命令后,开展收缴各种武器. 1970年 三月,传达中央解决四川问题的”12. 25”批示. 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活动,反贪污盗窃、铺张浪费、投机倒把)和“一批双清”(批资产阶级派性、清查五一六分子、清理阶级队伍)活动。 全面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1年 开展对林彪反党集团炮制的《5.7l工程纪要>的大批判,进行批林整风. 开始整党建党,党的组织逐步恢复活动. 宣传计划生肓工作,控制多胎生肓,控制人口增长率下降, 各乡建立广播站,安装通往各村社的广播. 1972年 组织农田基本建设,成立专业队,农业学大寨,实行改田改土. 各乡成立电影队. 1973年 12月27日,蔡家境内游渡河石拱大桥(跨度100米)举行通车仪式,该桥照片后载入<<中国交通画册>>.从此结束了津柏公路蔡家游渡河用船渡车的历史. 1974年 区成立批林批孔办公室.全面开展批林批孔. 1975年 10月区委区公所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制订以山水田林路气电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由此全区开展农业学大寨高潮。 清平长榜村玉米兼种套种植成功,县委号召向清平长榜学习,提倡玉米下山种植,自制杂交玉米。 1976年 一月朱德逝世,人民深切哀悼朱德委员长。 四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举行周恩来总理的追悼大会。 四月,蔡家区卫生院住院部落成。 六月区公所所在地蔡家场上安上电灯,结束场镇居民煤油点灯的历史。 九月,毛泽东主席逝世,举国上下哀悼毛泽东。 十月,粉碎江青“四人帮”(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反革命集团,全国人民游行庆祝。 蔡家农机站、邮电支局、供销社大楼相继落成。 华国锋任国家主席,全区举行庆祝活动。 1977年 八月,欢庆党的十一大胜利召开,宣传新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 开展“严打”斗争,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 1978年 区乡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肓。 区公所与蔡家乡在笋溪河猴子石修建抽水站,解决蔡家场镇居民吃水难的问题。 建立猫山电视转播台,解决全区电视转播。 1979年 全区各级党政坚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冲破“两个凡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加大经济建设力度,并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加快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平反“文革”的冤假错案,开展对地、富、反、坏的摘帽工作。 8月23日,清平公社上渡口渡船超载翻船,淹死21人。 蔡家区公所礼堂落成。 1980年 1月全区推行水统(水田由作业组承包)旱包(土包产到户)联产计酬责任制,此后逐步完善为户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责任制,打破农业生产吃”大锅饭”的落后局面.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开展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区供销社新百货大楼落成。 清溪水利工程竣工。 1981年 蔡家区公所新建办公大楼破土动工。 六中(笋溪中学)教学大楼破土动工。 风仪公社新建办公楼竣工。 凤仪公路蔡家段破土动工。 1982年 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 蔡家到凤仪全条公路竣工。 1983年 村政权机构改革,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组。 架设蔡家到凤仪的高压线路,解决山区人民用电问题。 1984年 乡政权机构改革,公社改为乡,成立乡人民政府。 全区开展扫除青少年文盲工作。 第二次土壤普查全部完成。 6月24,江津六中更名为江津笋溪中学。 1985年 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实施普级初等教育经重庆检查验收基本合格,全区基本上完成普及初等教育任务。 游渡河到三合场公路竣工通车。同年三合到太和公路破土动工。 1986年 建立区乡财政,实行“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财政体制。 一月二十日清溪沟水库一航行机动船超载淹没,淹死十七人,是清溪水库的一大事故。 三月拨专款修筑清溪沟水库两岸人行大路,长13. 87公里,解决库内居民行路难,杜绝库区安全事故. 三合(中山)乡政府办公大楼从原龙塘搬迁至三合场背后公路边月亮坝破土动工修建- 1987年 三月开征农村特产农业税. 4月21日中央军委聂荣臻元帅为蔡家区四面山风景区题写“四面山风光”。 中山(三合)乡人民政府办公大楼竣工. 中山至太和公路竣工. 常乐大桥竣工,常乐公路动工. 月沱跨笋溪河大桥破土动工. 1988年 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准(5月16日)蔡家区四面山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六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原江津县蔡家区头道河乡,设置江津县四面山(区级)镇,与蔡家区脱钩,编制为单设区级镇. 月沱跨笋溪河大桥竣工. 1989年 清平跨笋溪河公路大桥破土动工. 笋溪河两角口至常乐公路竣工. 1990年 3月5日,清溪沟水库七孔子电站(装机容量2×150千瓦)经市农机水电局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行。 蔡家新开寺小学教学楼、龙吟初级中学教学楼竣工。 开展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同年,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开展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并开展民主评议和评处工作。 12月,月沱到大垭公路通过艰苦奋战,竣工通车。 1991年 7月-9月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全区共组织9个工作组200余人,分驻各乡、村、社开展工作。 委召开三级干部(包括县社教工作组)参加 落实6月1 7日《解放军报>头版刊登聂荣臻 3年入伍的江津县蔡家镇回龙村战士刘有利同病魔作斗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巴山儿女、生活强者、向刘有利同志学习”的题词。区委区公所作出了《向刘有利学习》的决定。 10月,清平大桥竣工举行通车典礼。 10月18日区委、区公所召开蔡家烈士陵园筹建工作会议,决定为奠祀在蔡家区热土为巩固新生红色政权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集中修建“蔡家烈士陵园”。 11月清平至紫荆村公路破土动工,农民将小货车撤散后用人力运回山上再组装,以便帮助公路工程装卸土石料。充分体现了山区人民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改变山区环境的雄心壮志。 1992年 1月8日,蔡家区烈士陵园破土动工,县、区领导和各乡机关干部、原蔡家地区部分地下党员、学生五千余人参加大会。 4月20日,清平、月沱两个乡遭冰雹袭击。其中六个村三十一个社,278户遭重灾,房屋损坏396间。 5月4日,新建常乐乡市场开场赶集。后每逢l、4、7均为常乐赶集日繁荣了该地区的商贸交易。 7月1日新建成的凤仪乡市场开场赶集,后每逢l、4、7凤仪场商贸交易兴隆,市场繁荣。 10月-11月全区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主要任务:一是选好县人大代表(每乡3-5人),二是选好各乡人民政府正、副乡长。 10月10日龙吟至福德村(龙福)公路破土动工。区公所、区派出所、区法庭和龙吟乡机关干部200人参加义务劳动。 12月8日江津举行撤县设市(江津县改为江津市)庆典,全区各乡书记、乡长、人大主席参加庆典。 1993年 5月4日蔡家烈士陵园落成,区委区公所组织祭悼革命烈士。市委、市府领导、部份地下党老干部、烈士家属代表、群众代表、机关干部、学生约五千余人参加祭扫活动。 10月,江沣召开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庆祝建市一周年,蔡家区组团参加。 12月,龙吟“龙福”公路举行竣工通车庆典、区公所派人参加庆贺。 12月26日,江津市为庆祝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举行文艺汇演,蔡家组团参加,获市一等奖。 12月底,全市调整区镇乡建制,撤销14个区公所, 将101个乡镇调整为66个镇乡(其中46个镇,20个乡), 蔡家区公所、蔡家镇、风仪乡(三合一)合并为新建的蔡 家镇,办公地点设在原蔡家区公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