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昏的和歌
释义

《黄昏的和歌》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写给萨巴蒂埃夫人的一首连环体诗。诗人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来反映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表现了他对萨巴蒂埃夫人的崇拜和对爱情的渴望。

作品名称:黄昏的和歌

文学体裁:连环诗

作者:波德莱尔

作品国籍:法国

作品原文

时辰到了。 在枝头颤栗着,

每朵花吐出芬芳象香炉一样,

声音和香气在黄昏的天空回荡,

忧郁无力的圆舞曲令人昏眩。

每朵花吐出芬芳象香炉一样,

小提琴幽咽如一颗受创的心;

忧郁无力的圆舞曲令人昏眩,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象个大祭坛!

小提琴幽咽如一颗受创的心,

一颗温柔的心,它憎恶大而黑的空虚!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象个大祭坛,

太阳沉没在自己浓厚的血液里。

一颗温柔的心,它憎恶大而黑的空虚,

从光辉的过去采集一切的迹印!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象个大祭坛,

你的记忆照耀我,象神座一样灿烂!

作品鉴赏

一八四三年,在波德莱尔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影响他以后生活和艺术道路的女性,她就是萨巴蒂埃夫人。萨巴蒂埃夫人原名阿格拉伊·萨瓦蒂埃,是银行家莫塞尔曼的外室,是个美貌善良的高级交际花,被称为白维纳斯。波德莱尔对萨巴蒂埃夫人一往情深,经常给她写不署名的信,并赠给她很多诗作。

《黄昏的和歌》也是诗人写给萨巴蒂埃夫人的,但未寄出。最初发表于一八五七年四月二十日的《法国评论》上。

《黄昏的和歌》在诗体格式上颇有特点:该诗各节二、四行都在下一节的一、三行中原封不动地重复出现。全诗只押两个韵,形成和谐。这种雅典的格式原是一种马来诗体,称为Pantoum,可译作连环诗体。

令人昏眩、郁郁凄楚、忧怨感伤的圆舞曲,寄情在如诉似泣的小提琴低吟中,一如曲折荡漾的小溪,蜲蜒在卵石之间,不知倾出于谁家之窗,诚如一颗伤痛的心在喃喃呜咽,而凄婉的音响伴同流淌在枯叶间震颤花蕊的暗香组成和谐的调子,芬芳弥漫象香炉一样,时辰来到了,好一派黄昏协调的气氛。

天空凄愁而又美好,活象一个大祭坛。那颗被人世荆棘刺得淋血的温柔之心,憎恶大而无边的黑暗茫茫,在此一切虚无中间,那往昔美好光亮的记忆,仍在断续闪耀,天空凄愁而仍显示美好。太阳沉沉西落,一片殷红,好象陨石落在浓稠的血浆里。天空是美好的大祭台。你那难忘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永远是一座灿烂圣洁的“神体”。吟诵最后的诗行,可以感知诗人对萨巴蒂埃夫人热狂而虔诚的崇拜。诗人追求理想爱情的渴望,跃然于纸。

《黄昏的和歌》在声音、色彩、香味的综合呼应里,典型地反映了波德莱尔主张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 来显现内心轨迹微妙变化的投影、人与自然界互相对应契合的理论。透过种种外物的感化,诗把读者引向一个崭新的想象空地,满足了鉴赏主体对审美的要求,深觉波德莱尔开创的现代诗的巨大魅力,相对于浪漫派的滥调, 大有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简介

波德莱尔,法国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出生在巴黎,由于自幼丧父,与后父不和,养成孤僻的性格,导致对资产阶级的颓废生活产生共鸣,并用诗歌抒发悲观厌世情绪。波德莱尔从1841年起写诗,1857年出版了唯一的一本诗集《恶之花》。诗作充分反映了波德莱尔复杂的创作思想。他对现实不满,追求虚渺的“理想”,流露出颓废没落的思想。波德莱尔是现代派的先师,用奇特的想象,把内心隐秘的情感显示出来。《恶之花》在诗人去世后,才有完整的版本,由初版的100首,增至157首。还著有评论集《美学珍品》、《浪漫派艺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