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河志·卷四·黄河勘测志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黄河志·卷四·黄河勘测志 编纂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 编纂人员:陈升辉,杨文生 出版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3年12月 ISBN:7-215-02448-2 内容简介本志记述了黄河流域的测绘全貌和地质勘察梗概,以及为黄河治理开发而兴建的各工程不同设计阶段所进行的勘测工作和主要成果。 本书目录黄河勘测志 卷四 图片 上图 毛泽东主席观看我国试制的新测量仪器 下图 周恩来总理在飞机上查阅地图 上图1970年在无定河进行工作的黄委会勘测设计人员 下右图 1989年黄委会测量人员在黄河源地区作精密水准观测 下左图 1955年活跃在三门峡库区的女子测量组 左图 黄委会测量人员1985年在洛河测区用红外测距仪进行控制点测量 右图 1956年航空测量三门峡坝址区情景 右图 黄委会测量人员1978年在河源区测量扎陵湖水深 黄委会自80年代以来,引进多种测绘仪器设备,陆续投入使用。右图用T2000S电子经纬仪进行黄河小浪底坝址首级(一等)施工控制网观测(渠守尚摄);中左图用A10航测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制地形图;中右图用AG—1立体测图仪和TA电子绘图桌绘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用图;下左图用SEG-6大型纠正仪合成彩色影像图;下右图黄委会测绘大队五组荣获全国测绘行业先进班组称号奖状 上图 世界银行专家1990年在黄河小浪底坝址区听取工程地质情况介绍 下图 1991年黄委会地质人员在通天河同加坝址进行地质调查 左图 1987年黄委会地质勘探人员在黄河小浪底坝址进行水上勘探 右图 水电部第五工程局施工人员1987年在南水北调东线穿黄试验洞进行洞内掘挖 下图 黄委会物探人员进行地震跨孔原位测试 右图 黄委会地质勘察人员1973年在洛河故县坝址起拨套管 左图 1974年黄委会物探人员在沁河河口村坝址作水上地震勘探 右图 1989年黄委会地质勘探人员在黄河小浪底坝址进行洞内勘探 左图 被誉为黄河“铁人”的勘探工人张应盘在钻场工作 中图 80年代黄委会试验人员用高压三轴仪进行岩石试验 下左图 80年代黄委会地质勘探人员采用套钻技术进行钻探 下右图 黄委会地质人员80年代引进微机技术运用于地质工作。图为开发微机CAD绘图软件绘制地质图 序 前言 凡例 黄河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黄河志总编辑室 黄委会设计院黄河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设计院黄河志编辑室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测绘 第一章 基本水平控制测量 第一节 局部水平控制 第二节 全国天文大地网 第三节 天文测量 第四节 重力测量 第五节 卫星大地测量 第二章 高程控制测量 第一节 粗略高差测量 第二节 水准标石 第三节 精密水准 第四节 三、四等水准 第五节 一、二等水准 第六节 高程系统 第七节 水准网局部更新 第三章 地图测绘 第一节 国家图 第二节 水利水电专业测图 第三节 地图制图 第四章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 第一节 修防测量 第二节 线路测量 第三节 枢纽区施工放样 第四节 工程变形观测 第五节 库区塌岸和淤积测量 第五章 测绘管理 第一节 测绘机构 第二节 技术管理 第三节 生产计划管理 第四节 测量标志管理 第五节 测绘资料档案管理 第二篇 地质勘察 第六章 地质勘察机构 第一节 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二节 部属设计院 第三节 省(区)属勘测设计院 第七章 地质调查 第一节 黄河流域地质概况 第二节 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 第三节 河道地质调查 第八章 干流水利工程地质勘察 第一节 已建和在建工程 第二节 未建工程 第三节 下游大堤及涵闸工程 第九章 支流水利工程地质勘察 第一节 已建工程 第二节 在建和未建工程 第十章 南水北调及引黄工程地质勘察 第一节 南水北调 第二节 引黄工程 第三节 高扬程提水灌溉工程及支流间调水 第十一章 工程地质专题勘察研究 第一节 流域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第二节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长期保护测量标志的命令(1955年12月29日) 关于公布和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草案)的通知(1959年10月7日) 国务院关于发布测量标志保护条例的通知(1984年1月7日) 国家测绘局关于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及国家一等水准网成果的通告(1987年5月26日) 国家测绘局关于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及国家一等水准网成果有关技术问题的通知(1987年9月9日) 国家测绘局关于颁发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1988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89年3月21日) 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关于颁发各规划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深度和质量要求的通知(1985年7月10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