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河营村 |
释义 | 简介黄河营村位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城北12公里、省道215线黄水路(黄河营—水集)起点,黄水河入海口处。北濒渤海,为市境陆域最北边。村庄南北长525米,东西宽420米,面积0.22平方公里,耕地100公顷,506户,1383人。 沿革隋唐时代萧、曾、王姓聚居此处。明初张、朱、范、陈、芦诸姓先后于此落户。明弘治二年(1489年),知县范隆重修黄河寨城,范氏先祖范铭自长山岛迁来定居。 清康熙十年(1671年),黄河营村属黄县平山都徐官庄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属黄县北区。1930年属黄县第九区。1947年建立村政权。1958~1989年,先后属羊岚公社、乡、镇。2001年1月属诸由观镇。 历史黄水河海口。自古为天然良港。相传,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徐福入海求仙药,率500童男500童女从黄水河海口扬帆启航东渡。 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司马懿平辽东伐公孙渊,曾在这里建大入城,中转军粮。“大入”,取举兵入辽之意。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伐高丽,于此屯兵设寨,称黄河寨,督造战船,运送水军。因地处东莱黄水河海口,得名黄河营。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攻打高丽、百济,命水师都督张亮为元帅,从黄河营海口发出战舰500艘。 明初倭寇骚扰山东沿海。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魏国公徐辉祖沿海设烽火台报警。黄河营烽火台位于村西南1公里西羔耩顶。台为青石奠基、黄土夯筑而成,呈长方形土台,底部东西宽26米,南北长28米,高7.5米。明弘治二年(1489年),知县范隆重修黄河寨城,严防倭寇登陆。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倭寇乘船骚扰龙口沿海,见戒备森严,遂退兵东去。崇祯十年(1637年),知县任中麟改筑石城,城门南向,门上刻“黄河镇”3个大字。城墙宽4米,高8米,周长460米,城上陴墙设12个垛口,城外挖护城壕宽3.5米,深2米。城里建海渎祠,奉祀海神娘娘天后。 清康熙、雍正年间,居民渐多,散居于石城周围,复称黄河营。乾隆、嘉庆年间,黄河营港口已成登莱与辽东半岛的贸易口岸。东连登州、烟台,北通营口牛庄、大连。因有黄河营北通辽东的便利交通,历代黄县人多逐利于海北经商,胶东人也多从这里登船过海“闯关东”。 道光、咸丰年间,黄河营港为胶东沿海较为繁华的港口。船舶于此靠泊补充饮食淡水、卸货。沙岸码头上数家货栈建成3排栈房、库舍,海滩货物堆积成岭。同治、光绪年间,黄河营村因驻军改称军营。东海关在此设黄河营分卡,管理商船,征收关税。中日甲午海战期间,黄河营港是重要的海防军备港之一。 1914年龙口辟为商埠,龙口码头逐步兴盛起来,来往黄河营的商船开始减少。抗日战争后,黄河营港还常有海北大帆船来装运海盐、水果、粉丝,卸载圆木、煤炭、粮食、洋面、豆饼等。1945年10月,山东10万大军挺进东北,分别从龙口、黄河营、栾家口渡海北上。1949年8月解放长山岛时,黄河营村有30多人支前,用大帆船运送作战部队。 1950年后黄河营港沦为渔港码头。1985年港栾码头建成后,古港废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