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释义

简介

学名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异名 Cucunber virus 3, Cucumis virus 2

英文名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分类地位 由Ainsworth (1935)首次记述. 在欧洲, 印度, 和日本葫芦科植物上发现的一种RNA病毒,病毒粒子细管状长度约300×18 nm. 病毒易通过汁液传播,但病毒的寄主范围较窄,可通过树叶的接触,植物栽培中的操作,土壤及黄瓜种子传毒。

分布

欧洲、印度和日本

寄主植物

自然界寄主:

黄瓜,西瓜和甜瓜(Cucumis melo)作物,不能侵染西葫芦(Cucurbita pepo),在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上也有发现。

大多数英国株系只侵染葫芦科植物(Cucurbitaceae);日本和印度的有些株系和英国分离的一个株系能在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和/或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上产生局部枯斑(Komuro et al., 1971; Tochihara & Komuro, 1974)。东欧的桃叶珊瑚分离物能够在三生烟,珊西烟(Brcák et al., 1962)上产生局部褪绿斑,在昆藜上产生系统斑纹。

鉴别寄主:

没有特别的鉴别寄主,对于某些株系鉴定来说,血清学测试和电镜观察是必需的。

黄瓜(Cucumis sativus)-抗病。无局部症状;接种2星期后产生轻微的明脉,继而出现明亮绿黑色斑纹,水泡,叶片畸形(特别是在冬天),植株矮化。

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经西瓜株系、Yodo株系和印度C株系(Tochihara & Komuro, 1974)侵染后出现细小局部坏死斑,而欧洲黄瓜株系不出现这种症状;无系统侵染。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Yodo株系和日本的黄瓜株系在接种后1星期产生能扩散的局部褪绿斑;无系统侵染。

毒源繁殖保存寄主:

黄瓜是病毒繁殖与保存的优良寄主,但毒源最好是-20℃叶片冻存或汁液冻存。

测定寄主:

对大多数株系来说没有非常满意的测定寄主,但对于日本黄瓜株系来说,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是最好的鉴别寄主;苋色藜可以作为日本Yodo株系与西瓜株系及印度C株系的测定寄主(Tochihara & Komuro, 1974)。

株系:

有些株系可以用血清学方法或在苋色藜(C. amaranticolor)和曼陀罗(D. stramonium)上的症状反应来区分(Tochihara & Komuro, 1974)。

主要株系:

典型株系(Ainsworth, 1935)-黄瓜绿色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在欧洲和英国报道,在果实上不出现症状,某些条件下在苋色藜上出现一些枯斑;不侵染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黄瓜桃叶珊瑚花叶病毒(Cucunber aucuba mosaic virus)(Bewley, 1923)-=Cucumber virus 4(Ainsworth, 1935) = Cucumis virus 2A (Smith, 1957).在英国和欧洲报道,印度也有类似报道(Vasudeva et al., 1949)。在果实上诱发显症,苋色藜上出现局部枯斑,但不在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上引发枯斑。

西瓜株系(Watermelon strain)-在日本报道(Komuro et al., 1971)。苋色藜上出现局部枯斑,但不在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上引发枯斑。

日本黄瓜株系(Japanese cucumber strain)-在日本报道(Komuro et al., 1971)。在黄瓜上导致严重的果实变形,在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引发局部枯斑,但在苋色藜(C. amaranticolor)不引发局部枯斑。

Yodo株系(Yodo strain)-在日本Yodo报道(Kitani et al., 1970; Tochihara & Komuro, 1974).,在黄瓜上导致果实扭曲,在苋色藜,曼陀罗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上产生局部枯斑。

印度C株系(Indian strain C)-在印度bottlegourd中分离(Vasudeva et al., 1949),产生水泡状色斑,矮缩及减产;在苋色藜C. amaranticolor上引发局部枯斑,曼陀罗D. stramonium上为隐症,不侵染烟草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危害情况

在黄瓜(Cucumis sativus)上产生的典型症状为叶片上出现色斑,水泡及变形,植株矮化,产量损失达15%(Fletcher et al., 1969);受感染的果实通常没有症状,但有些株系能够使果实导致严重的色斑和变形 (Inouye et al., 1967a),有些亚洲株系在叶片上并不出现症状但是却能造成产量下降(Smith, 1957).。

桃叶珊瑚花叶病毒侵染黄瓜产生叶片亮黄斑驳,新叶微有变形和矮化;果实出现黄化或出现银白色的条纹斑,特别是在高温下容易出现这种症状(Komuro et al., 1971)。

在西瓜上(Citrullus vulgaris)叶片只产生轻微的斑纹和矮化,但在果实中却造成严重的变色或使果实内部造成腐烂。

形态特征

病毒粒子特性:

沉淀系数(s°20,w):185 S,195 S (Brcák et al., 1962) ;

等电点:pH:4.98(Oster, 1951; Brcák et al., 1962);

A260/A280: 1.38. Amax(260)/Amin(249): 1.05. (Values corrected for light-scattering; M. Hollings, unpublished data).

病毒粒子结构:

直形棒状,300×18nm,一个螺旋23?,半径20 ?,RNA位于距中心40 ?处,一个螺旋由49个亚单位或3个转角组成(Holmes & Franklin, 1958)。

病毒粒子组成:

核酸:

单链线性RNA,基因组长度6.5kb,基因组为单一组分,碱基比:G:A:C:U=25:26:19:30(Linnasalmi & Toiviainen, 1974), 占粒子重的6%(Knight, 1954)。基因组不带Poly(A)尾巴,而具有tRNA-like结构。

GenBank登录号:

D12505 Em(40)_vi:MCGSHCG Gb(84)_vi:MCGSHCG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 全长基因组. 10/92 6,421bp.

J02054 Gb(84)_vi:MCGCPW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9/83 1,071bp.

J04322 Em(40)_vi:TOBMCG30 Gb(84)_vi:MCG30KP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30K蛋白全长基因,180K 蛋白和外壳蛋白基因3个序列.

蛋白:

占粒子重的94%,三个黄瓜分离物,每个都含有15个氨基酸,平均160个残基/亚单位,分子量17.2kDa(Linnasalmi & Toiviainen, 1974),三个欧洲的黄瓜分离物的氨基酸组成与西瓜分离物(Nozu et al., 1971)及CV-4分离物(桃叶珊瑚花叶病毒)(van Regenmortel, 1967)很相似,而黄瓜桃叶珊瑚花叶分离物与以上分离物的氨基酸组成有些差异(Tung & Knight ,1972; Linnasalmi & Toiviainen , 1974).

生物学

血清学及亲缘关系:

病毒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与其他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出现的症状形态学上类似,血清学上也相关。西瓜株系与英国的两个株系及印度的C株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与日本的黄瓜株系、Yodo株系及烟草花叶病毒却有较远的亲缘关系,而与番茄花叶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属的其他成员的亲缘关系更远(Nozu et al., 1971; Tochihara & Komuro, 1974; van Regenmortel, 1975; M. Hollings, unpublished data).。日本黄瓜株系与Yodo株系的亲缘关系很近。

汁液稳定性:

所有株系都是极端稳定的。典型株系90℃处理10min失去侵染能力 (Smith, 1957),黄瓜株系与yodo株系的致死温度为90-100℃(Kitani et al., 1970; Nagai et al., 1974),印度C株系为86-88℃(Vasudeva et al., 1949)。病毒汁液稀释限点为10-6-10-7(Nagai et al., 1974).,常温下病毒侵染力可保持数月,在0℃可保持数年。

传播途径

介体传播:

桃蚜(Myzus persicae)和棉蚜(Aphis gossypi)i(Inouye et al., 1967a), 或黄瓜叶片甲虫不传毒(Nagai et al., 1974),带病残留物可经土壤传播至根部(Inouye et al., 1967b; Nagai et al., 1974),但可以通过溴化甲烷对土壤进行熏蒸而防止病毒的侵染(Inouye et al., 1967c);植物之间的接触能进行传毒。

种传:

在黄瓜上,种子丰收后一个月种子传毒效率为8%,保存5个月则下降至1%seed (van Koot & van Dorst, 1959)。种传也出现在bottlegourd中,在西瓜中高达5%,虽然病毒在种子中不能检测到(Komuro et al., 1971; Nagai et al., 1974)。种子污染大多是外部因素引起的,并可以通过干热处理(70℃处理3天)减轻种子传毒而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Fletcher et al., 1969; Nagai et al., 1974)。

菟丝子传:

黄瓜绿色斑驳花叶病毒可以经Cuscuta subinclusa, 啤酒花菟丝子(C. lupuliformis)和C. campestris传毒(Schmelzer, 1956),,黄瓜桃叶珊瑚花叶病毒可经C. campestris传毒(Johnson, 1941).

检疫与防治

细胞病理学特征:

病毒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包括花粉,偶尔在种子中也能发现,在黄瓜绿色斑驳花叶病毒的侵染后细胞学上产生畸形,包括线粒体的囊泡化(Hatta et al., 1971;

关于此病毒防控的会议

Hatta & Ushiyama, 1973)。

对于是否存在胞内内含体还有争议,Bawden & Sheffield (1939) 报道在green mottle mosaic 或 aucuba mosaic strains侵染的黄瓜细胞中不具内含体,而Brcák & Hrsel (1961)发现aucuba mosaic strains侵染的细胞中发现类似于烟草花叶病毒典型株系产生的内含体,Milicic (1969)也报道green mottle mosaic strain侵染细胞中发现圆盘状内含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