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帝功德大典
释义

刘宏涛编著的《黄帝功德大典》,以黄帝的家世、身世、子孙分布为背景,详尽地辑录了黄帝的发明创造以及黄帝荆山铸鼎、创立中华的丰功伟绩。反映出黄帝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的缔造者。大典收录历史文献跨度大、人物多,并有大量的考古文献,特别是有关“禹秉黄制”和周秦汉唐四朝盛世的孕育过程,反映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大典的丝绸版曾于2008年被黄帝陵永久收藏。黄帝陵管理局认为“这是对于黄帝志书文献是一个重要的补遗。”大典由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和欢迎。

大典简介

《黄帝功德大典》是一部国家文化。第一次辑录了从古至今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地方对黄帝创立中华、建立国家丰功伟绩的记述,从先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历史传承,含概各个时代。并辑录了历代名人如李白、杜甫、舒元舆、李商隐、曹植、王安石、苏轼、班固、陈觉、李因笃、樊增祥、武则天、孙中山、毛泽东等歌颂黄帝建国丰功伟绩的诗、词、赋及祭文。是一部非常难得、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

《黄帝功德大典》由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典从黄帝的家世、黄帝的身世和黄帝的子孙分布几个方面全面论述中华民族体系的形成,从黄帝的发明创造、黄帝的荆山铸鼎和“禹秉黄制”叙述黄帝建立国家、创立中华的伟大功德。大典的丝绸版曾于2008年被黄帝陵管理局永久性收藏,是对黄帝志书文献一个重要的补遗。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典还从周、秦、汉、唐四个盛世在中华原黄帝荆山铸鼎地的孕育过程,文约义丰地揭示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该书的编辑出版,是对中华国家文化的抢救和整理,是对现有黄帝文献资料的重要补遗。对于探寻中华文明源头,弘扬黄帝创造精神,提高国家形象,维护祖国鼎盛统一,团结世界各地华人、华族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大典目录

1、尊颂黄帝功德 彰显华夏文明(序一) 杨勇先 张宝通

3、从黄帝文献看中华文明的脉络 (序二) 何光岳 杨东晨

1、黄帝家世

5、黄帝身世

11、黄帝子孙

13、黄帝功德

14、发明创造

26、荆山铸鼎

附:

47、大禹铸鼎

56、历代名人咏黄帝大禹荆山铸鼎

77、荆山的名字

82、荆山览胜处

83、黄帝铸鼎地荆山仰韶文化古遗址

84、关于黄帝荆山铸鼎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100、孕育中华

100、周

104、秦

108、汉

111、唐

115、中华原

附录:

120、中华民族为什么尊黄帝为人文始祖

120、我们的“祖国”在哪里

123、中华原大事记

125、中华原与黄帝铸鼎之荆山

131、秦汉的栎阳宫殿在哪里

137、西安建都20朝代说

138、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142、浅谈中华原景区开发与建设

147、祭祀中华先祖大典祭文

154、后记

内容节选

黄帝功德

我们中华民族如此伟大,我们中国文化如此超远。我们中华儿女如此幸福,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先,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国家。黄帝不仅是我中华民族百族之元神。而且是中华国祖之魂。黄帝不仅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呕心沥血,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智慧的伟大缔造者。我们论述黄帝之功德,那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他小到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日常资用,大到文字、医药、音乐、历数,皆万世之资,一时已备。黄帝有许多发明,黄帝有许多创造,黄帝的时代是一个发明的时代、创造的时代,但黄帝最大的发明和创造则是他对于创立中华和治理国家的创造。黄帝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至今我们也无法攀缘的时代,这是我们的理想王国。黄帝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如果说伏羲的二进制已经为今天的计算机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黄帝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谐思想,则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西安的中华原,继黄帝和大禹的荆山铸鼎后,中华在中华原又孕育了周秦汉唐四个盛世,我们从黄帝的发明创造、荆山铸鼎、孕育中华三个方面来追述黄帝之功德,目的是表明它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作用。

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是通过修正错误来实现的,黄帝十岁即知神农氏之非而改其政。同时,发明创造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人们正是通过新的组合、移植放大了自己的希望。黄帝在拓展与延伸的基础上,排除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从而成为天下共主。黄帝不仅为百业之首,万世之师,人们还把世间的种种功劳都归功于黄帝,这些文献所反映的迹象正是黄帝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黄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发明创造的时代,黄帝正是通过发明与创造,把中华带进一个文明的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黄帝荆山铸鼎所反映的问题,应当是当时世界科技水平在青铜冶炼方面的最高境界。黄帝用“荆鼎”象征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没有什么区别。

(黄帝)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选自《史记·五帝本记》

(黄帝)作甲子,制历象。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作甲子。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隶首理算数,命容成造盖天仪,著周天历度,作《调历》以建寅,春正月为岁首。复迎日推算,作十六神历,积邪分以置闰。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星官之书,自黄帝始。

——选自《隋书》

(黄帝)著医书。咨岐伯作《内经》,命岐伯、俞跗、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黄帝)制衣裳。作宫室。作舟楫。服牛乘马。作器用。作弓矢。作杵臼。作棺椁。作货币。造律吕,作《咸池》乐。垂衣服,而天下治。《易》曰:“黄帝、尧、舜氏作,通其便,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该取诸《乾》、《坤》。”于时万民安乐,不使而成,不禁而止,百官无私,天下和,风雨时,五谷登,宝鼎获,凤凰巢于阿阁,麒麟游于郊薮。成大功,致丰利。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黄帝)作指南车。制阵法。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海,西至崆峒,南至江,北至薰煮,合符于釜山。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黄帝)教蚕。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选自《古史考》

昔黄帝令伶伦作律。

黄帝又令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合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选自《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

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

——选自《龙鱼河图》

(黄帝)经土设井,以塞事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八家设一井,井设其中,而收之于邑。

——选自《路史·疏仡纪·黄帝》

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加马。

——选自《古史考》

(黄帝)令知命纠俗,天老录教,力牧准斥,鵊治决法,五圣道级,阙纪补阙,地典州路,七辅而天下治。

——选自《路史·疏仡纪·黄帝》

(黄帝)于是申命封胡以为丞,鬼容区为相,力牧为将,而周昌辅之;大山稽为司徒,庸光为司马,恒先为司空。

——选自《路史·疏仡纪·黄帝》

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使岐伯所作也。所以建武扬德、风劝战士也。

——选自《古今注》

(黄帝)于是立货币以制国用。

——选自《路史·疏仡纪·黄帝》

黄帝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

——选自《论衡》

昆吾山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掘深百尺,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

——选自《拾遗记》

帝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火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则镜始于轩辕也。

——选自《黄帝内经》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选自《史记·封禅书》

(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以象泰乙,能轻能重,能渎能行,存亡是谂,吉凶可知。

——选自《路史·疏仡纪·黄帝》

注:泰乙,同太一、天一、大壹、秦壹、终南。庄子“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在造于太一”;太一,又指终南。张衡《西京赋》天前则终南。《汉书》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作为北极神,太一和天一相同。《天官书》中保存了黄帝时代的观念,在诸神中,黄帝不如太一的地位高,太一是最高、最大的神。天地混沌为朴,未造成一物为太一,太一即世界的本原。黄帝以太一象征他所建立的国家,他把国家提到“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后世“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利益”就是黄帝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立史官。命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制文字。按伏羲氏造六书,而文字未备。至是,帝命仓颉为左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仓颉为帝(黄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选自《河图玉版》

注:史官仓颉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南巡。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是南巡,而不是西巡,北巡呢?原因是洛南在荆山之南,轩辕黄帝荆山铸鼎,创立中华,轩辕黄帝的国家中心在荆山,故才会有南巡一说。

玄扈山在县(洛南县)西北一百里,世传黄帝时有凤衔图至此,帝拜受之。阳虚山在县西北一百里。河图玉板云:仓颉为帝(黄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玄扈之水,灵龟负书以授之。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土地·山川》

注:洛南是仓颉造字的故乡,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洛南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黄帝乃至大禹“取历取煅”即此。洛南盆地旧石器时代地点群的发现不但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而且为研究我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和北方石片工业二者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黄帝史官仓颉随人文始祖轩辕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境内之扈山相传曾为仓颉造字处,所造28个“兽蹄鸟迹”文字现藏于县博物馆,为稀世珍宝。

史官仓颉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南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黄帝了的国家政治中心所在的地理位置。

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史载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曾随黄帝南巡到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纳之水”,“指掌而创文字”,其字28个,“玄龟负图出洛水”千古盛传,古籍中也有记载。

——选自新版《洛南县志》

造书台 在长安县西三十里西宫张村三会寺中,有台,即仓颉造字台。唐岑参诗:“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土地·山川》

注:长安造书台现位于长安区郭杜镇长里村。是中华民族汉文字文明的发祥地。长安仓颉造书台现高10多米,周长60余米,方形夯土建筑。原为土台,在夯土中曾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器皿遗物,可见是上古文化遗址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近年来,被文物爱好者和有识之士修葺一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上书“仓颉造字台”。 长安造书台原为“仓颉造书台”,可能是这些文物爱好者觉得仓颉造字比仓颉造书久远的缘故,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远在仓颉之前,我国还处在伏羲时代,文字就已经在普遍使用,《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伏羲时代,伏羲氏曾命朱襄造书契以代上古结绳记事,命子襄造六书。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转注,四曰会意,五曰谐声,六曰假借。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现在,我们从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荆山南的姜寨遗址,古人为我们不仅保留了他们所创造的文字,还为我们保留下来他们写字所用的笔。中华文字出现久远,远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那样,究竟谁是文字发明的第一人实际是很难说清楚的,而现今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家只所以把文字的发明创造归功于仓颉,这是我们中华文明以黄帝为代表的缘故。在我们今天看到黄帝时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里,名义上盖都出自黄帝一人之手,也就是这个道理。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自然,文字的发明创造也就归功于仓颉了。其实,仓颉造书远比仓颉造字伟大,中华文明的传播正是由于有了书而使文字更加具象化。因此,仓颉作书,在古人眼里,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感动的老天以雨为粟,鬼神都为之而夜哭呢。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选自《淮南子·本经训》

仓颉 白水人,黄帝之臣。墓在今白水县东六十里。其前有庙。生有睿德而能书,及长,登阳丘之山,临于玄扈、洛水之汭,灵龟负书,丹甲青文,颉受之,逐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成,天为雨粟而鬼哭龙藏。居阳武而葬利乡。白水有阳武村,去仓颉墓十五里。又按:白水即古之粟邑,以天雨粟故也。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注:仓颉造书功满天下,被黄帝封为阳武国君,在白水有其封地。

仓颉墓 在白水县东北八十五里。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土地·山川》

远古,白水为国,属诸侯封邑采地。据《刘志》和《梁志》载,黄帝时曰阳武,《路史·国名记》云“古国有阳武,考仓颉庙碑记,仓颉为黄帝时诸侯,今阳武村地,疑为仓颉所封。”

——选自新版《白水县志》

距今约6000~7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高度发展的仰韶文化时期。西安是仰韶文化极其繁荣、遗址最为密集区域。境内主要河流阶地多有分布,在沣河中下游沿岸遗址分布密度甚至与现代村落相似。……半坡、姜寨人在原始物质生活条件下,开拓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半坡陶器上刻有20多种抽象符号,姜寨陶器上不但有38种抽象符号,而且还发现陶棒、陶杯、石砚、颜料等书写材料,这些符号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萌芽。

距今约4000~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之后,经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遗址在西安境内分布广泛,与仰韶文化一脉相承,且常叠压在仰韶文化遗址堆积层之上,以长安县沣河西岸的客省庄遗址最为典型,因而陕西龙山文化又称“客省庄二期文化”。

龙山文化相当于古籍传说的中华民族初祖黄帝时代。历史由混沌步入朦胧。史载黄帝命仓颉造字。1986年在长安县斗门乡花园村遗址发现中国最古老的甲骨文刻划痕迹,一些考古学者据此认为。,生活在西安境内的先民这时已开始使用原始文字。

——选自《西安市志》

精彩书摘

荆山记·韩文

“荆山振臂于嵯峨,嵯峨盖吾乡。望西山而指为日月之所入也。”在泾北东二十余里,浊峪河发源甚微,若斧凿状,直横破而南。山之阳约有五、七十泉,灌池阳田千顷,近居多富。节义文章,则前辈蔡心王先生千古矣。七十里至坡峪,即迤山,周割地于秦之界。为行人迹踏,断五丈许。至此,皆名原。盖池阳改三原,此其一也。道东绝顶有法华寺,水清树茂,游人闲客,寄栖其上。东二里则仓文寺,为黄巢作乱之始,祖师法身尚在。正月望,妇女祷病灸柏尝取骨祀之。高阁起山门,可卧看长安。北里许,有深潭,幽静绝非人间。去村远径,容足一二,闲游者往还焉。有水甚甘,烹茶有异香。山僧提瓦器供茗饮者去之。

予壬午间居是寺,坐草枕流,凡三年。再一里,则昆仑山,古庙森严,僧道各一,不识为何方人。山名不知起自何代,乃得擅河源之富。东则为荆山地,长十五里,横十里。考之帝王世纪及邑志,则大禹铸鼎处。又名掘陵园,以唐末陵多掘去。知者,唯指为荆山;知非黄帝铸鼎嵯峨之荆山也。汉以放象。再读唐诗,固知草深林密。吾家有屋梁,自祖父相传为山上木。又按少陵有“渭北春天树”之句,可据也,而今多垦田。予再居罗汉洞读书,有僧掘地得石碣尺许,书至元元年(1263年),开田百亩。此盖自元时已然。

山之中则有唐高祖陵,人咸呼沙冢,多古碑,土人苦为累,或毁或埋地中。旁为长安古道,惟一二亲王古碑文尚存。右为唐小王陵,无记,惟石马、人环列。暮夜人行,闻悲鸣声。前峰民堡,为马踏人击不可居。六月四日事,疑有遗恨。左八角冢则太上皇陵也。其下万年县,进五里,漆沮两水合而突驶竟过投渭,前后左右,遂无旁枝,所称断原者是也。吾家居山,北岸有城,山在襟带间,常游其上。周秦汉唐,风景依然。南则秦岭云道、华岳天亭,泾渭照其面;西则太白雪阴、终南仙馆,清霸横其眉;东与北梁山崎险、明月峥嵘,河洛束其带。从下观之,挂日摩月,星辰河汉处其巅。荆山受关中之富,天下名士、四方豪客,游之者少,俱向有名处争富贵地喧嚷耳。荆山无石,不欲违俗激世,硬出角骨;荆山无花,不欲柔面媚人,自染脂粉;荆山无楼阁,不欲上下低昂,别生枝节;荆山多草木,正以逢春自荣,四时造物,不事打点;荆山多樵客,牧童自有知己,不问咸阳宫殿近果何如,淡漠闲远,家常自足。有人言,华山人易到,吾曰凿坏山灵矣。吾以问之山,山曰:雷云风雨,不以吾山之小而不来。向者雨化刘先生与吾朝夕友,名山著业。吾以待子功成,行在天下五岳,石携一片来,以铭之,逐以记。

——选自清光绪《富平县志》

古迹

黄帝铸鼎处。

夏禹王铸鼎处。

中山汉武帝祀鼎处。(武帝获宝鼎于汾阴,鼎至中山,有黄气氤氲,射麃祀之,有制文。)

——选自清光绪《富平县志》

注:麃,颜师古注:鹿属也,形似獐,牛尾,一角。

【西安建都诸20朝代说】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浩浩千年古都,它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诠释着中国的繁荣,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西安印证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四县。西安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都超过千年的文明古都。他还居我国古代六大古都之首。西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最大古都,这已是一个获得广泛认同和不争的事实;但西安究竟是几朝古都,以及与之相关连的西安始都于何年,西安建都究竟历时多少等等,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纷纭的问题。近年来,“十三朝”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但不时仍有不同意见提出。但西安究竟先后有哪些王朝在这里建都的呢?据学者们对述及西安地区历史上建都之王朝问题的论著进行搜检统计,发现关于西安建都朝代数目,已先后出现十朝说、十一朝说、十二朝说、十三朝说,直至二十一朝说等20多种。当然,上述的诸朝说只是一种概称,究其实质内容中既包括有统一时期的王朝,也包括有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还包括有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西安建都二十朝代说

二十朝代说(总计1231年)

荆山:黄帝都,74年;

荆山:夏禹都,9年

丰镐:西周都,286年;

栎阳、咸阳:秦都,178年;

栎阳、长安:西汉都,210年;

长安:新莽都,15年;

长安:汉(刘玄)更始都,3年;

长安:赤眉都,2年;

长安:东汉献帝都,6年;

长安:晋惠帝愍帝都,7年;

长安:前赵都,13年;

长安:前秦都,35年;

常安:后秦都,34年;

长安:西魏都,23年;

长安:北周都,25年;

长安:隋都,38年;

长安:唐都,266年;

长安:齐(黄巢)都,4年;

长安:大顺(李自成)都,2年;

西安:大清(光绪)都 ,1年

版权信息

《黄帝功德大典》

作者:刘宏涛

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

页数:157

开本:787mm X 1092 mm 1/16

印张:11.5

ISBN: 978-7-80680-982-2

包装:精装

作者简介

刘宏涛,1953年2月4日生,西安阎良人,曾求学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荣获联合国“科学与和平”贡献奖。现任黄帝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传统文化研究会顾问、汉字网学术顾问、仓颉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顾问、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曾发表过小说、故事、散文、电视文学剧本数十万字。其中散文《外婆乔》入选《中国改革开放20年作品精选》散文卷,40万字的长篇小说《柿沟》在《文经纵横》杂志中连载。丝绸版《黄帝功德大典》被黄帝陵永久收藏。个人传记入选《中国书画篆刻界名人录》及《世界名人录》。曾多次受到温家宝、王光英、陈慕华等党和国家领导接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