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膘猪肉 |
释义 | 黄色的异常猪肉,俗称“黄猪肉”。“黄膘猪肉”在宰前检疫中很难发现,都是宰后才能检出,在人们的意识中“黄膘猪肉”不能食用。但“黄膘猪肉”是由两种情况引起,一种是黄脂肉经处理能食用,另一种是黄疸肉则不能食用,应根据具体的检验结果进行处理。 一、黄脂肉与黄疸肉形成的原因 (1)黄脂猪肉:这种猪肉脂肪为黄色。脂肪变黄的原因:一是长期饲喂天然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素、黄玉米面、黄瓜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进入猪的肌体后沉积于脂肪中,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二是饲喂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如鱼粉、蚕蛹粕、荞麦等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引起。三是遗传的因素。四是体内缺乏维生素E。这种黄色脂肪,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会逐渐减弱,并不影响食用。 (2)黄疸猪肉:不但体腔内脂肪和皮下脂肪都呈黄色,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和皮肤都呈黄色。其原因是这种猪由于某些传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发生障碍,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组织发黄,血液中胆红素过多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引起。①血液因微生物毒素、化学毒物、寄生虫的损害,有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以致释出的胆红素增多。②肝脏有病,不能将血液输送来的胆红素如常制造胆汁,积存了过多的胆红素。③胆道堵塞,如胆管与胆囊的炎症、结石、肿瘤等。含胆红素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出。所以,它是一种病变猪肉,不能食用。 二、检验方法 屠畜中发现黄疸并不困难,但应与其它因素引起黄膘猪肉发黄相区别。主要用以下的方法检验区别。 (一)感官特征检验: 1、黄脂肉,仅脂肪黄染、略带鱼腥味,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或黄染不明显。肝、胆、肾等内脏无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逐渐减褪或消失。 2、黄疸肉,不仅脂肪黄染,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皮肤呈黄色,甚至实质器官都发黄。肝、胆、肾等内脏多有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不褪甚至愈黄。 (二)理化检验 1、所用的试剂:5%氢氧化钠溶液,乙醚。 2、操作:称取被检脂肪约2g,剪碎,置于带盖试管中,加5%氢氧化钠溶液5ml,煮沸1分钟,使脂肪全部溶化,并不时振摇试管,防止液体溅出。待试管冷却至以手触摸有温热感(约40-50℃)时,再加入乙醚3ml,加盖,倒置试管数次,使溶液充分混匀,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颜色变化。 3、判定:(1)若上层乙醚液为黄色,下层液无色,则是天然色素被乙醚吸收所致,是黄脂。(2)若上层乙醚液为无色,下层液为黄色或黄绿色,则是脂肪中的胆红素与氢氧化钠结合,生成胆红素的水溶性钠盐所致,证明是黄疸。(3)若上、下层均呈黄色,界面还清,表明检样中同时存在黄脂与黄疸。 三、处理 对于真正有黄疸的屠体,不能食用,可供工业用或销毁。黄脂肉若无不良气味可食用,若伴有不良气味的,应高温处理或工业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