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荒帷 |
释义 | 名词解释荒帷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即棺罩,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类的模仿。《仪礼》、《礼记》中都有记载。宋代学者聂崇义作《新定三礼图》曾对荒帷进行过推测。近代学者如钱玄同等也指出,荒帷的主体为丝织品,即罩于棺框上的素锦类织物,装饰有图文及其他金属坠饰。是两周时期常见的丧葬仪具。但因年代久远,绝大部分荒帷在现代考古发掘活动中难以完整地被发现。 考古发现2004年,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倗伯”夫人墓M1(该墓为西周穆王中晚期),出土了迄今为止时代最早、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荒帷痕迹。经中国科学院科技考古系试验分析,山西绛县横水墓出土荒帷的颜料染色采用了石染技术。荒帷的出土为两周宗法礼制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直接重要的资料。 山西绛县横水墓所出荒帷残留面积约10平方米,整体为红色,由两幅布横拼而成,拼接处有明显接缝,下有扉边。外有精美的刺绣图案,主题内容为凤鸟。每组图案中间是一个大凤鸟纹的侧面形象,昂首,大勾喙,眼圆睁,冠高耸,翅上扬,尾下卷,硕健粗壮的腿,利爪,翅和冠以特别夸张的手法作大回旋,线条流畅,气势磅礴,构成画面的主体。在大凤鸟的前后,分别是上下排列的多只小凤鸟,造型与大凤鸟基本相像。在布幅接缝的地方有图案错位和颠倒现象,可见当时是先在布上刺绣出图案,然后才拼接成整幅,这座墓的荒帷极有可能是由于埋葬初期,墓葬塌陷,泥土填充于墓中,挤压荒帷,纺织品腐朽后,荒帷上的颜料以及织绣的痕迹印在泥土上,从而幸运地保留下来。 2007年,河南新郑战国古墓群M80发现“荒帷”。位于墓群中部,属于该墓群中第二大墓,口长3.5米,口宽2.8米,深8米,使用一椁一棺,荒帷垂挂于椁内壁,距离棺稍远,现状为圆角长方形,南北两面荒帷的上部,垂落形成褶皱且颜色鲜艳,帷上所织的图案以鲜花为主。东面荒帷红色斑驳,帷周长10米,高1.1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