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彩色照相
释义

照相光化学

感光范围的形成

研究光在光敏表面上形成图象过程的光化学分支.卤化银是光敏介质,溴化银比氯化银敏感,碘化银比溴化银敏感,再加上用多种花青染料作为增感剂,使感光材料的敏感范围覆盖了可见光区.

正片的形成

将卤化银、增感剂均匀地分散在特种乳胶中,涂在玻璃或高分子薄膜上,厚度约20微米,制成通常叫做照相底片的物体.在极短时间曝光后,部分卤化银晶体内出现光分解作用,出现少量的银分子.经过显影,出现明暗与原景物相反的图象,称为负片,再经过定影处理,就可以长期保存.将负片上的图象印在涂有光敏材料的纸(相纸)上,经过曝光、冲洗,就可以得到正片.

彩色原理

三原色原理

三原色原理,即将红光、蓝光河绿光按不同偶的比例混合即可显示出自然界中各种颜色,三原色的补色为黄色,品红色与青色。现代采光照相采用减色法原理,即用三原色的补色的减色来控制透明片上各部分的三原色比例,从而获得近似于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图像。

彩色的形成

利用白光中的几种光谱成分,照相复制与自然色彩相似的影像。按视觉三原色原理,将红光、绿光和蓝光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即可呈现各种颜色。近代彩色片大部分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制成的。这是利用三原色光的三个补色(黄、品红、青)的减色,分别控制透明胶片各部分的蓝、绿、红三原色光,从而获得各色影像。图1为多层彩色片的构造断面图。片上涂着三层不同感光性能的乳剂膜层。上层感蓝光,并含有产生黄色染料的成色剂,光解产生的Ag使该染料还原,经显影呈黄色。中层感绿光,且含有品红色成色剂。下层感红光,且含有青色成色剂。因为中下层药膜也感蓝光,故在上层与中层之间还涂以黄色滤光层,使蓝色光不致透过。黄色滤光层的颜色,在冲洗过程中可自行漂白。在彩色感光片片基背面还有一层绿色防光晕层(含深色染料),以防透射的剩余光线重新反射到乳剂中而产生光晕现象。

感觉颜色

图2为三种滤色性染料的吸收光谱。当白光照射黄色染料膜时,可让红、绿色光通过,绿、红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将感觉为黄色。当白光通过青色和黄色两种滤光膜时,实际得到的是绿光。当白光通过黄色和品红的两种滤光膜组合时,则得红色。由此可见,黄、品红、青三种滤光膜,分别吸收白光中的蓝、绿、红的比例不同,人的视觉就会感觉各种各样的颜色。利用彩色底片制作的正片,其颜色为三种滤色染料的补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