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夏第一都 |
释义 | 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偃师二里头从此进入学者的视线,中国考古学界由此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夏文化。 此后,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二里头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还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发现了众多二里头文化遗址,迄今为止已有300余处。前不久结束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力推动了夏文化问题的研究,偃师商城的始建被确认为是夏、商王朝更替的界标,二里头遗址应为夏王朝的一处都邑、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最早的宫殿群据介绍,我国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持续了40多年,从该遗迹中先后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和最早的车辙痕迹等。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研究室主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介绍,二里头遗址的中心区道路网纵横交错,宫城方正规矩,建筑基址群都是按中轴线规划,这些表明该遗址是一处经过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它的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许多形制仍为后世沿用,堪称“华夏第一王都”。 除了完善的都城规划制度,丰富的出土文物,也让考古工作者们为之震惊。据了解,在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墓葬,有数百座之多,随葬品十分丰富。与墓葬同时发现的还有大量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在这些遗址中清理出的青铜爵、青铜斝形制古朴庄重,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用合范法铸造的青铜容器,标志着我国青铜器铸造进入了新纪元。 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真正有文献支持的“信史”,却始于公元前841年。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只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名字,其具体在位的年代都没有记载,这种“有世无年”的状况,一直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憾。而二里头遗址发现,让中华文明史更加的完善成为了可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