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彩葫芦 |
释义 | 汉族端午节吉利、避邪物。流行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用五色彩纸折叠成形,用剪刀剪裁或浆糊粘贴制成。有圆形、方形、菱形等多种式样,下缀彩穗。端午节当天,人们将彩葫芦倒粘在门槛上,到午后到下丢掉,以为可以泄毒气。 福建部分地方,端午有"剪彩葫芦"的习俗,各家用彩纸剪成葫芦状,倒贴于门,寓意“毒气倒出之意”,“午后取而弃之”,这是表达避灾愿望的风俗。在客家地区还流传着将柳枝扎成葫芦,外糊红纸,悬于门上的习俗。相传这种风俗起源于唐末农民起义,有避凶消灾之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