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莱士事件 |
释义 | 曾任第三届罗斯福副总统的商务部长亨利·华莱士,不赞成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希望继续推行与苏联的战时合作关系。 华莱士构想了一个战后由国际维和力量和国际法庭治理的时代,而不是通过均势政治。他的计划也号召结束欧洲在亚洲和非洲帝国主义。在1942年5月8日在自由世界协会的演讲中,华莱士勾勒了他的“平民的世纪”——他赞同联邦政府对工人的教育和集体卫生保健的支持。这些建议要求继续华莱士钦佩的新政时期的计划,但是政府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本来促进一个扩大的国内社会福利计划,因为总统采纳了强化行政战争权力。不仅仅是新政鼓舞了亨利?华莱士。基督教道义和社会信仰形成了他演讲背后的基本灵感。作为清教徒自由主义的产物,他遵循训诫准则并且他认为他自己有义务完成主的工作。 罗斯福总统欣赏并且试图控制他的副总统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而在同一时间,试图教会他在华盛顿的政治机器是如何操纵的。罗斯福认为华莱士超出他那个时代很多年,期望她的思想能够最终实现。但是华莱士没有能够抓住华盛顿政治导致副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在国会山的地位显著下降。 弗兰克林罗斯福死后,杜鲁门继任了总统。杜鲁门政府采取一个对苏联的强硬路线,这个政策导致了杜鲁门内阁中保守主义的影响日记强烈,使华莱士陷于窘境和被疏远。在表达他对杜鲁门的外交政策的不满方面,华莱士写了一封12页的信,呼吁美国谨慎实施放弃战士强有力的同盟的政策。华莱士坚定地认为唯一的结束共产主义扩张的方法是提高世界的生活水平。在1946年9月的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演讲中,华莱士警示到,美国的对罗斯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尽管华莱士先前同杜鲁门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评论,他的演讲就在詹姆斯伯恩斯国务卿同苏联当局在巴黎谈判的时候进行的。伯恩斯指责华莱士的演说破坏了美国的政策,并且损害了政府的团结。不久杜鲁门解雇了作为商务部长的华莱士。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