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光礁1号 |
释义 | 简介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古沉船,是中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于1996年被中国渔民在潜水捕鱼时发现。1998年中国博物馆和海南文物部门初步试掘,出水文物约1800件。2007年,中国博物馆和海南省文体厅,共同组建了西沙考古工作队,开始正式对深埋海底的“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共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 相关内容“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199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初步的试掘工作,出版了《西沙考古》学术报告。华光礁环礁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华光礁1号”沉船船体已经被破坏了一部分,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4米,发现11个残留的隔舱,除上层建筑外,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沉船保存较好,结构基本清晰,船体构件已经高度饱水。考古挖掘时,发现华光礁1号只有木制船体的下部结构残存在水下,没有见到任何上层甲板之物,所有文物分布非常集中。如果船只只是从礁盘内被风浪击碎至此,在中间数百米的浅水区散落大部分残骸和船货,不可能不留下一点痕迹。由此判断,沉船不可能在礁盘内失事,被风浪吹入浅水区,也可以排除是从礁盘内航行到此停泊的可能,而应当是被外力送入这一浅水水域的。 2007年,中国再次发掘,总工作时间为55天,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出水文物近万件,陶、瓷器占绝大部分,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器物种类较1998-1999年有新的发现,并不乏精品。发掘遵循考古工作规程要求进行,项目实行领队负责制。在探查了解了遗存分布状况后,以中心凝结物为中心,布置了50个探方,每个探方4平方米,总发掘面积约370平方米。发掘直至船体,水深3米余。所有出水文物按照探方单位予以编号记录、绘图、摄影,扰乱层出水的器物一律按照采集编号处理,出水文物得到了必要的前期清洗处理。 价值修复“华光礁1号”古沉船意义重大。南海海底发现外国沉船并不多,而中国古沉船则很多,证明最早经营、开发南海的国家就是中国。“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是中国人最早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华光礁1号”出水瓷器反映出南宋早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综合实力较为强盛。“华光礁1号”船体包含的历史信息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起点的文化传播之路。 相关简介“华光礁1号”沉船船体保存比较完整,船体残长约为19米。“华光礁1号”建造于南宋时期的福建地区,船载文物多为福建民间出产瓷器,可能沉没于南宋早期。2007年,海南省博物馆对“华光礁1号”古沉船的出水文物,进行了去霉、脱盐、脱水、加固、定型、封护等保护工作,之后还将进行复原工作。预计3——5年的时间可完成修复,而面向大众开放,人们可以一睹南宋古沉船的风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