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东师范大学慈善爱心屋 |
释义 | 为了拓展高校帮困助学渠道,营造和谐的帮困育人氛围,华东师范大学于2005年 11月揭牌成立了全国首家慈善爱心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帮困育人途径,在物资帮困、人文关怀、慈善公益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慈善爱心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不仅给广大贫困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在校园里形成了慈善助学献爱心的氛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途径和载体上的创新。 截至到2009年6月,共收到221家单位,6019名师生捐赠,捐赠旧物资达 104632件、新物资278496件(折合人民币3195583.64元),捐款559263.02元,义卖68220.80元。受惠学生达15066 人次,发放物品价值累计达274万元。 除了物资帮困,慈善爱心屋还在“人文帮困”方面进行了尝试。2007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及IBM(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了“互动学习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以“文化关怀”理念为指引的助学计划,大力打造一个集教育引导、互动交流、效能评估等多元一体的新型助学平台。 2008年10月,中心针对学员的特点及需求,推出了7C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学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根据7C人才培养计划,中心开设了领袖讲堂、技能培训、企业见习、电影沙龙、英语角、公益服务等各类活动,还将京昆曲艺、交响乐欣赏等高雅艺术引入校园,丰富了学员的课余生活。 “文化关怀”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广大学员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增强了自信,还进一步激发起了他们强烈的感恩和回馈社会的热情,实现传播公益、传递爱心的目标。2008年初,“文化关怀”项目被评为学校年度十大“好人好事”,慈善爱心屋被评选为“第三届上海市慈善之星”,《文汇报》和多家网络媒体都曾多次大版面报道肯定了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关怀”项目,并面向社会积极推广。 秉持“传播公益、传递爱心”的理念,中心不仅希望学员能从公益活动中受益,更能够积极地回报社会。中心携手社会和企业,开展了“我是绿行者”创意宣讲大赛和相关培训,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公益活动,组建了“绿行先锋队”,策划并参与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实现了培训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中心联手校外公益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校园、社区和社会公益活动,并鼓励学员参加。5.12地震发生后,中心向全市发起倡议,开展了“为了灾区的孩子”大型募捐活动,成功募集到了各类玩具、文具近万件;今年冬天发起了“东风助学和爱心使者”暖冬行动,累计运送 510件冬衣和1522册中小生读物至四川北川。 各级领导对这一新的帮困模式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原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铁迪等,以及十几所高校校长和有关领导都前来参观指导,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