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 |
释义 | 图书信息?? 书 名: 华德福妈妈的心灵日记 作 者:吴蓓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1 ISBN: 978-7-5407-5182-1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 元 内容简介?什么才是适合人类的教育? 华德福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 2001年,作者踏上了赴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的旅程。在爱默生学院,她学习用全身呼吸法说话,以新的方式练习发音,跳声韵舞,做木工,听老师用独特的方式讲故事,甚至对着一支笔沉思,像小学生一样地去学习,像农民一样地去劳动,做堆肥,赤脚走在田野上,感受到身、心、灵的结合;她还为人智学社区做义工,到宾馆、饭店打工。作者把自己在英国学习、劳动、打工的经历和感悟,以及对现代社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思考,写进了这部日记体作品,以帮助父母们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作者介绍?? 吴蓓:上海交通大学理学硕士,担任过中学物理教师2年,大学物理教师13年。 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是中国第一批去国外学习并引进华德福教育的人员之一。留学期间写下日记体《英格兰的落叶》,翻译两本华德福教育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和《解放孩子的潜能》。2003年回国后,相继出版了以上三本书,并出版了《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 2005年9月在天通苑创办了北京第一所华德福家庭式幼儿园。后在房山某幼儿园开办华德福实验班。2007年11月协助3位家长在西三旗枫丹丽合创办华德福家庭园。现为北京华德福教育的顾问。 目录??1 / 再版前言 回忆那段旅程 1 / 序言 开启心门 第一部分 英格兰的阳光、草地 3 / 到达英国爱默生学院 5 / 结识台湾女大学生 6 / 华德福培训课程:用全身呼吸法说话 7 / 练习发音,学习跳舞 9 / 尽情享受英国的阳光、草地 9 / 申请给特殊需要人做义工 10 /华德福培训课程:听老师讲故事 11 /声韵舞的含义 13 /走近Emmanvelle夫妇 15 /去伦敦旅行 16 /不幸的Anne王妃 17 /看日本电影《 乱 》 18 /华德福老师这样讲故事 19 /看莎士比亚戏剧《 李尔王 》 20 /爱上人智学社区 20 /会讲故事的BrotherBlue 22 /参观丘吉尔庄园 22 /中西收入差距为何如此巨大? 23 /音乐盲陶醉在音乐中 24 /老师同学给我赞美与鼓励 26 /想念女儿 第二部分 像农民一样劳动,像小学生一样学习 29 /做义工、在活力农业菜园劳动 31 /像农民一样地劳动 32 /和特殊需要人在一起 35 /享受阳光下的劳动,走近特殊需要人 36 /别把孩子逼成特殊需要人 38 /请上帝为好人祷告,也为恶人祷告 39 /为什么患孤独症的儿童这么多? 40 /特殊需要人是现代社会的牺牲品 41 /活力农业回归传统、保护大地 42 /反思美国9·11:为什么有人愿用生命去撞楼? 44 /我们唱响“给我们和平” 44 /来爱默生学院学习讲故事的威姆 46 /别样的开学典礼 48 /像小学生一样学习 49 /女商人为何也来学人智学 50 /从捏黏土中找到自信 51 /在田野上散步 52 /自传课:回忆我的童年 52 /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女儿 53 /同学Ken在哭泣 54 /生病了,同学的关爱让我享用不尽 55 /声韵舞让我的心灵极度喜乐 57 /何苦来英国当清洁工? 60 /展示中国的蜡染布画 61 /发烧是因吃了野蘑菇 64 /享受当下这一刻的喜悦 66 /唱歌,劳动,散步 67 /华德福的老师们 68 /辛苦地劳动,开怀地欢笑 69 /繁重的体力劳动使我更自信 70 /表演自己编写的故事 71 /为特殊需要人服务的路易丝老师 72 /听讲座:美国攻打阿富汗的三大原因 72 /人是目的 73 /体力劳动使我变强壮 74 /我不想当富人 75 /我品尝了泥土的味道 76 /老师让我们思考一支笔 77 /如何选择我的个人课题? 78 /读犹太人Etty的日记 79 /在菜园学习做堆肥 80 /斯坦纳:每个人都该为他的民族服务 81 /关于“感情、意志、思考”的讨论 82 /惭愧:我不会繁体字 第三部分 这个世界需要被拯救 85 /画动物骨骼的感想:这个世界需要被拯救 87 /捡回宾馆扔掉的肥皂 88 /以暴制暴只会增加仇恨 89 /活力农场的菜最好吃 90 /与其害怕失去,不如一无所有 90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孰利孰弊? 92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第一 93 /堆肥,让地球生态有机循环 94 /消失的摆渡人 95 /什么是真理?谁掌握了真理? 96 /参观华德福小学:通过艺术向孩子传达知识 98 /现代社会利益至上带来的危机 100 /日本茶道的含义 101 /机器的使用让人变贪婪 104 /反对日本捕杀鲸鱼 104 /我的个人课题:圣经与佛教的对比 106 /从穷到富,从贞洁到性泛滥 107 /佛教:守戒、克制欲望是大爱 109 /农业机械化使贫富差距加大 110 /通过音乐认识一个民族 111 /我身边的素食朋友 112 /我不做地球的污染源 114 /日本人的“慢速食物运动” 第四部分 如果上帝还活着,他会在天堂哭泣 119 /我扫地,扫地…… 121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被爱包围 122 /沉浸民间音乐,拼命地劳动 124 /如果上帝还活着,他会在天堂哭泣 125 /我该不该收下小费? 128 /还是当个清洁工最好 130 /日本姑娘Miyuki的心愿 131 /我们是否失去了内心的根基? 132 /大学教师来英做清洁工的收获 133 /太奢侈的一家人 134 /享受阳光,推敲文字 134 /体力劳动带给我的快乐 136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37 /科技发达,生活富裕让我们丧失了什么? 140 /人到底该不该及时行乐? 141 /清洁剂种类繁多污染环境 142 /佛陀: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144 /中国千万别成为第二个美国 146 /日本学校为何不上品德课? 147 /当心媒体把我们变成名利的俘虏 148 /工业文明毁灭了真正的自然 150 /科学技术助长了人类的贪婪欲望 第五部分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155 /中国文化令我自豪 156 /东方的太极VS西方的体操 157 /简即真 158 /法律与自由 159 /归根曰静 160 /读《 圣洁的灵魂 》 162 /悼念日本同学Koji 163 /我身边的斯里兰卡人 164 /窗外的鸽子 165 /生命的最高礼赞——音乐悼念会 167 /到哪里寻找清澈的河流 169 /佛教帮我平复欲望 169 /西方人的富裕祸害了东方人 171 /西方个人主义VS中国集体主义 173 /与关伦尚的聊天 175 /个性是个无底洞 176 /无欲无求最环保 177 /西方教育“太人性” 179 /我向同学展示中国文化 180 /临摹古埃及画 181 /信息垃圾窒息孩子的心灵 182 /同学赠我1000英镑 183 /外国人也信“风水” 183 /罪恶不可以被宽恕 第六部分 寻找永恒的极乐世界 189 /寻找永恒的极乐世界 190 /本间晃一的“风水”麻烦 190 /基督教:西方信的人少了,东方信的人多了 192 /观《 哈姆雷特 》有感 192 /鲍塞的人生理想 194 /读一行法师的《 步步和平 》 196 /日本食物90%靠进口 196 /华德福学校怎样传授中国文化 197 /上帝已死,佛在我心里 199 /减少消费,只买必需品 200 /为了女儿,我要尽力保护大自然 202 /我的演出受表扬 203 /佛教尊重每一个生命 204 /黑夜中它是光 206 /生生不息,翩翩起舞 206 /我在英国淘旧货 208 /杀虫剂亦是杀生剂 209 /竞争机制残害儿童生命 211 /西方人吸毒多的根本原因 214 /生活富裕导致的教育问题 215 /使人成为人,是人的四肢 216 /现代社会使人异化 218 /宠物狗为何失去了它的天性 221 /华德福教师收入低 221 /声韵舞的表达能力 221 /只从书本上吸取知识使人僵化 223 /遇到绿色知音 224 /我的新职业:中国推拿 第七部分 让心灵变成一汪清泉 227 /古代人对待自然的智慧 228 /基督教: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229 /又做清洁工 229 /什么是神? 232 /为鲍塞的孩子祈祷 232 /美国人的头号疾病——肥胖 233 /现代“毒品”危害下一代 234 /美国人消耗过多地球资源 236 /我在华德福学校的木工课 237 /西方人对西方文明的批判 240 /给孩子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 241 /亲身体验西方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43 /教盲人绘画的曾柏良 244 /寻找人与自然新关系的舒马赫学院 247 /赤脚走在田野上 249 /被工业化的英国乡村 249 /参观坎特伯雷大教堂 250 /想念中国的村庄 252 /基督与佛陀的对比 253 /我的心一半在中国一半在英国 255 /世界杯也是全球化商业的产物 256 /中国的农业大学为何想改名 257 /西方的运动器械进中国小区 257 /我们应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259 /怎样生活才不会过度消费? 261 /世界杯富了谁?穷了谁? 262 /全球每两周消亡一种语言 264 /访问河北廊坊孤儿院 265 /往车窗外扔垃圾的老太太 266 /别染上西方富裕病 267 /让心灵变成一汪清泉 书摘随读??序言:开启心门 2001年我到英国留学,学习的是华德福教育,当年这套教育体系,国内还少有人知。第一次接触到华德福(Waldorf)教育是在1999年11月,当时我随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代表团访问德国,参观学习德国的环境教育。位于汉堡的“拯救未来”基金会安排我们参观了一所华德福学校,当时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回国后我写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参观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是位出生于奥地利的哲学家和教育家。1919年创立的华德福学校到如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性的教育运动,遍及50多个国家,有1700多所幼儿园,870多所学校,60多个华德福教师培训学校,500多家矫正教育和社会治疗机构。 一年后,经朋友的推荐,我到日本参加第5届亚洲人智学会议。会议期间,参会者分十来个小组进行活动,我当时的英语极差,就选了声韵舞(斯坦纳根据语言发声独创的一种舞蹈,英文Eurythmy)。不需要说话,反正听不懂就跟着别人做动作,没想到跳来跳去我突然悟到身体的动作也能说话,而我40年的生涯只会用嘴巴说话。 会议的第一天是参观东京博物馆。我们到达时还没有开放,于是大家就到对面的广场散步。我和美国来的吉姆(Jim)先生走到了一起,当我说到“救救孩子”时,吉姆突然站住,对我说:“你应该到国外学习华德福教育,我会尽力帮助你。”出国学习的种子就在这一刻埋下了。 回国后我通过多方联系,最后确定了英国的爱默生(Emerson)学院。这是一所成立于1962年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开设的课程有:3年制的华德福教师培训、活力农业、雕塑、讲故事等,每年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学生前来学习,有一种独特的多种文化交融的气氛。学生们不仅从课堂上学习,也从周围的人和环境中学习。全校教职员工的工资不是按劳分配,也不是按年龄、学历、职称分配,而是按需分配。 我对教育的关心一部分来自职业习惯,我担任了15年的物理教师,但更强烈的动机是出自做母亲的感受。我的女儿上小学时,有一次她的语文考试得了97分,我很满意,但她仍然被老师罚抄课文将近两千字,因为她默写课文段落时错了两个字;还有一次,女儿的数学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二,我得知后并没有责骂她,只是鼓励她好好努力。家长会上,老师把考卷发给每位家长,收回考卷时,按分数的高低排列,让最低考分的家长先上讲台交卷。我坐着不动,心想还有一位家长在我前面,等了一会竟没有人站起来,也许最差考生家长今天没有来。我硬着头皮在众目睽睽之下站起来,我是最差考生的家长。一回到家,我满腔怒火向女儿喷射,她眼泪汪汪不知所措。当时在座的家长可能我的学历最高,我却有个考分最差的女儿,平日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一连3天,我都在不停地发泄。可是没过多久,我感到受了欺骗。老师就像斗牛士,用“一块红布”激怒我这头公牛,愤怒的公牛不是向斗牛士冲去,而是向着无辜的孩子扑过去,弱小的女儿,她无力自卫。 一位邻居因失眠到北京精神病医院住了一个月,回来后对我说:“家长千万别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我在医院看到不少小学生精神崩溃,医生给他们注射针剂,到了这一步父母后悔也来不及了。”记得两年前报上登中国需要8000名儿童心理医生,但现在只有50名,儿童精神、心理障碍者从1982年以来增加较快。应试教育体制对天真烂漫的儿童造成身心伤害,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法吗?最近两年来,从政府到学校,从家长到教师,都渐渐开始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呼吁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但到书店一看就会发现,各类复习辅导书、模拟考试题仍然销量最大。 一位大学生告诉我,他从不敢去想对所学专业是否喜欢,他怕一旦想清楚,如果不喜欢就根本读不下去了。他说自己从小就是被安排,从来没有也不敢有自己的梦想。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他的人生全是围绕着考试,他担心自己已丧失了追求梦想的能力。 我深知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深知应试教育在现阶段的必要性,但望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失去朝气,失去梦想,我们能做点什么? 记得2001年8月5日我走进北京国际机场候车室,双脚踏在地上静悄悄的,心里却忐忑不安,等待我的是什么样的未来?离别前夜,朋友们为我举行告别聚会,现在没有人与我同行,把女儿留给父母照顾,人到中年第一次出国留学,是对是错?将来的收获值得现在的付出吗? 如果我维持既有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过去的路将会延续,但我渴望新的开始。飞机载着我飞行了10多个小时,远离了亲人、朋友,远离了与我血肉相连几十年的土地,但我内心深处仍和他们在一起。我要用笔记录下我在英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我的感悟和收获,期待着亲人和朋友们与我分享。但我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这本日记会躺在书店等待与读者见面。 回国后,我最怕有人问我英语如何,写十几万字的日记,已成为我英语长进不大的一个理由。庆幸所学课程没有什么压力,我能有时间与各国同学交流,有时间经历各种事情,有时间写日记。这也给我一种启发:老师和家长千万别把孩子的时间塞得满满的。 我曾想按照内容重新组织我的日记,可以使文字更简练,内容更紧凑。但用日记发表,也许会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我当时的心情,能感觉到我前后思考的变化。写日记是内心独白,是自言自语,甚至是胡思乱想。 整理日记后我发现,改动最少的部分是圣诞节3周的假期,这段时间恰恰是我打工最密集、最疲劳的时候,我想是不是身体活动开了,心灵更宽广,语言更流畅了?从笔尖涌出的文字来自全身,而不仅仅是头脑。 美国著名神话学家坎贝尔(Campbell)写道:“叔本华认为人生好像宇宙做梦者梦境里的情节,梦中不同的做梦者做着不同的梦,每件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连,由宇宙求生的意志推动着。当你活到某个年龄,回头看你的一生,似乎是有秩序、有计划的,仿佛由小说家创作出来的一样。”我还没有到回头看我一生的时候,但我相信他说的:“遵循你内心直觉的喜悦而行,你就把自己放在一条早已等待你的轨道上——你便开始遇到你想要遇到的人,而且他们会为你开启心门。”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女儿、妹妹和弟弟。感谢美国的Jim Willetts先生、英国的John Thomson先生、日裔巴西人Tiseko Yamaguchi ,感谢德国的Freunde Der Erziehungskunst基金会、英国的Great Oak Trust基金会、荷兰的Iona Stichting基金会。有了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才有我的英国留学和这本日记的诞生。 吴蓓 2003年5月31日 第一部分 英格兰的阳光、草地 到达英国爱默生学院 2001年8月6日星期一 昨天晚上10点多才到达学校。 早晨醒来,第一个感觉是生活在花香鸟语的天堂,小鸟叽叽喳喳鸣唱,青蛙在池塘呱呱欢叫,虽然叫声和中国不太一样。房间的窗玻璃明亮洁净,窗外是灌木丛,张望出去是一片绿草地,被几棵大树挡住了边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居住环境。 房间约7平方米,简单又舒适。 昨天到达学院看到的第一个动物是黑猫,我向办公楼的通道走去,它在前面引领我。 这里的空气湿润,我疲惫的灵魂得到了休息。微风吹拂的树叶向我轻轻招手:来吧,让我们互相拥抱。 昨天在飞机上我与两位乘客争论。他们认为整体的长远利益高于当下的个体生命,为了远大理想可以使用暴力。我坚决不同意,活生生的个体生命高于以后可能的生命。记得有一部电影,一位热血青年目睹成千上万儿童的悲惨生活,认为要解救这些儿童,就必须杀死国王。他精心策划了许久,暗杀的机会终于来了,就在他准备采取行动时,他看见国王身边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如果他行动,两个孩子必死无疑,如果他放弃,千百万儿童就不能得到解放。最后一刻他为了眼前两名儿童的生命,改变了计划。不能为了将来伟大、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现在的个体生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与其狂热追求理想而使用暴力,不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减少了个别或少数人的苦难,就是减少了人类整体的苦难。不能为了追求解放全人类的理想,结果却增加了人类的苦难。 这两位乘客,一位是校长,一位是在国外工作了6年的工程师,他们笑我太幼稚,太天真。我说我们之间的原则不同。从历史上看,每一场战争从某种程度上也许推动了文明的进展,但对于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难道对个体生命的消逝,对受害者遭受磨难的同情不能超越冷冰冰的历史吗?想象中的理想真的能实现吗?采取其他的方式,就一定会失去控制?靠专制暴力的镇压,短时间内表面上是稳定了,但社会中的大量问题并没有解决,它们仍然存在,甚至更严重,可能会导致今后更加混乱、动荡。试想如果被杀害的是他们的亲人,致残的是他们自己,不知他们是否还为暴力辩护。 昨天从希思罗机场花了17英镑乘Speedlink长途汽车到盖特威克机场,若乘Jetlink长途汽车只需花12英镑,我心痛5英镑的损失。到了盖特威克机场,为了节省开支,花了1个多小时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回寻找车站,好不容易找到了,却要再等50分钟。我不得已只能叫出租车,车费22英镑。等待过程中,正好另一位日本女士也要去我的学校,我们便结伴而行,每人车费为17英镑,阴差阳错,又节省了5英镑。 司机是巴基斯坦人,在这一地区开了11年的出租车,但去爱默生学院却是第一次。他说他热爱巴基斯坦,每两年他要回国一次,但巴国有太多的腐败,太多的人只想自己,不考虑别人,他不习惯,宁愿住在英国。 到达学校,我下车后要走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台阶,我正在黑夜中摸索,突然眼前的道路被灯光照亮,是司机调转车头,打开前灯为我照明,约摸50米的路,我全身心都沐浴在这位司机的灯光中,我向他两次招手示意感谢,直到我转弯,他才关灯离去,远离亲人的孤独感似乎融化在这灯光中。 下午在休息室边饮茶边和两位韩国人一位挪威人交谈。挪威人阿娜今年25岁,1岁时被一对挪威夫妻收养,亲生父母是韩国人。她梦想成为画家,但靠绘画养活不了自己,她要当教师自立。阿娜得知我没有闹钟后,说早上来敲我的门叫醒我。 上午我用电话卡给女儿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求助一位日本妇女横山,才得知我的电话卡仅限于英国的电话,横山马上把还剩1英镑多的电话卡送给我。这里的人真好。 老师同学给我赞美与鼓励 8月31日星期五 昨晚狂欢到深夜12 ∶ 45才回来。太疲倦,今天补记。 我终于当着众人唱了一首《康定情歌》!我还自编了一些动作,演出结束,同学们鼓励我,说唱得好。 “这首歌太好听了!”Miyuki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每次我感谢她的伴奏,她都说:“我喜欢音乐。我很高兴为你弹琴。”每次我一唱完,她都笑眯眯地说:“蓓,棒极了!”她给了我信心。 我学习和教学物理的时间累计长达20年,科学追求“真”,我把这种“真”带到了教学和生活中,却不懂“真”的边界。其实我唱歌差得没法说,连女儿都劝我别唱了,太难听。可是在这里没人说我唱得差,大家总是赞美我,课堂上也是这样,我的对话并不怎样,可老师总是以某种方式,比如笑,来表示对我的赞赏、期待和信任,这种“欺骗”或许不真实,却能给予他人以鼓励。反省我对待女儿学钢琴,每次她弹对了,我认为是应该的,极少表扬;而有弹错的音,我总认为要指正,好像我的任务就是帮她发现错误,我太过于真实,反而损坏了某种珍贵的东西。 暑期英语班结束,告别的时候总是令人伤感,相处4周的同学、老师纷纷互相拥抱、道别。虽然有的人仅是点头之交,但我从他们的举止中能感觉他们的个性。有的傲慢如女王;有的美若天仙,性情温和;有的内向、沉静。我突然发现,我站在讲台上讲课15年,一直是从高往下看着学生,我从来没有了解他们的个性,在我的眼中,仅有分数高低之分,仅有学习认真与否之分。当我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当我们在每日课堂内外的接触中,我渐渐发现个性的丰富多彩,而我仅是这多样性当中的一个。 昨晚的表演结束后,我们又学跳苏格兰舞。老师穿上苏格兰的传统服装——裙子,拉着手风琴为我们伴奏。我太喜欢和大家一起跳民间舞了,连卫生间都不敢去,生怕排列组合后把我漏掉。 舞会后,十几个人兴致正浓,又围坐在一起唱歌,我坐在一旁享受他们的歌声,我发觉有的人天生就是歌手,全身都充满着音乐感。周末和平日晚上的音乐,让我感到甚至校园里的草都会唱歌,除了我!我的思绪太重,思考太多,以至沉到水底,现在我要浮出水面,学习在水面上生活。 今天剩下的同学情绪都不好,他们跳舞来驱散离别的伤感。我看着他们跳舞又想起意大利人Dianella,她做教师30年了,今年58岁,她想改变生活道路。跳集体舞时,每次轮到我和她搭伴,她的表情和神态活灵活现,那双眼睛调皮而友好地看着你,没有人像她那样充满激情地看着不到一分钟的舞伴。 今天晚饭后,我在休息室待了2个小时。休息室有人读报,有人聊天,有人无事地坐着,后来又有人打牌,这是我来爱默生后第一次坐在休息室。不同的人进进出出,或停留,使我感到这间房像是一个大家庭的会客室,人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需要人,仅仅坐着,感觉到周围有许多人,自己也就融化到群体中了。 想念女儿 9月2日星期日 中午12 ∶ 15准备给女儿打个电话时,突然发现电话卡找不到了,晕头转向,大约还有14英镑。好不心痛! 做义工、在活力农业菜园劳动 9月3日星期一 今天早上麦克尔带我和Miyuki、洋子来到Hoathly Hill做义工,9点钟等特殊需要学员到齐,大家一起背诵圣方济各的《和平祈祷词》作为一天的开始: 上帝,请将我塑造成和平的工具, 哪里有伤害,让我传达宽恕; 哪里有仇恨,让我播种爱德; 哪里有疑惑,让我提供望德; 哪里有绝境,让我带去喜乐; 上帝,请赏赐我所梦寐以求的, 不是被理解,而是去理解; 不是被安慰,而是去安慰; 不是被爱,而是去爱。 因为,只有给予,我们才会获取; 去原谅,我们才会被宽恕; 死于旧我,才会获得永生。 上午的工作是油漆房间的墙角,我们先在地上铺上旧报纸,穿上工作服,然后开始劳动。我们3人都是第一次油漆墙角,边干边交流经验。 午饭前,大家坐好后,一起背诵人智学的谢饭诗《亲切的大地》: 亲切的农夫,谢谢您! 亲切的太阳,谢谢您! 亲切的雨,亲切的大地! 谢谢美味的米! 太阳的光芒, 大地的恩泽, 忘不了你们的恩赐。 饭后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要等所有的人吃完才能离开,以免个别特殊需要者看到别人离开心慌意乱,不能平静地把饭吃完。 下午,我们在Hoathly Hill活力(biodynamic)农业的菜园劳动。先是摘红草莓,我们边摘边品味。摘够了红草莓,让我们清除一棵果树周围的杂草,把一种缠绕草从大荨麻草上分开。缠绕草需要烧掉,它很讨厌,能在任何地方生长,为了把大荨麻草留着做堆肥,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去一点点分开两种草。我不明白为什么做这么耗时的劳动,连根草都舍不得扔,更何况是在英国,我还没见过中国农民这么节约青草的。 20多年来,我是第一次在农田干活!田间的劳动非常愉快,享受着阳光和新鲜空气。Miyuki、洋子还跟我学唱《康定情歌》,真是天知道,我竟然还能教唱歌。 Hoathly Hill有10名智力和精神障碍者,以我过去的眼光,很难和这些人打交道,但我看到Paul Mary和其他老师对待他们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我感到困惑。从理论上,我能接收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人格尊严,但真要靠近他们,与他们一起生活、工作,心理上还是有距离,他们的模样让我不舒服。 玛瑞是特殊需要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她是位55岁的妇女,有5个女儿。她充满活力,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她说当她还是个孩子时,老师告诉她要信仰上帝,她问为什么?我不了解上帝,怎么能信仰?18岁上大学学的是戏剧,她非常喜欢她的一位老师,感觉到老师的教学背后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毕业后,工作、结婚,等她再见老师时,她已喜欢上了佛教、苏菲哲学,最后还是受到这位老师的影响,成为人智学的追随者。 像农民一样地劳动 9月4日星期二 今天一上午又在田里区分缠绕草和大荨麻草。站在蓝天、白云和阳光下,真是一种享受。在大地上劳动,脚下的土地特别地踏实,它不会欺骗我们,只要热爱这片土地,辛勤耕耘,大地就会供给我们果实。热爱土地的人有福了,如果这样的人遭到轻视,一定是这个时代有毛病。 记得上中学时,我曾和同学到农村去劳动,那是因为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劳动改造,向贫下中农学习。现在20多年后,我又像农民一样地劳动,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含义,阳光下的劳动使我的思考变得健康。 莎拉老师是位漂亮的老妇人,每天上午她带领一位特殊需要者负责做我们的午餐。今天下午我观看她给特殊需要人上课,她让7人做7种不同的手工劳动,她成了最忙的人,每人需要的指导不一样,我看到她耐心地为一位弱智者讲解,但这人没有任何反应,莎拉却不烦恼、着急,仍做示范给她看。 玛瑞的大女儿说,她不喜欢计算机,也从不用计算机发电子邮件。她用手写信,装进信封,选择邮票,整个过程凝聚着对收信人的感情。她有一个专门的盒子存放朋友、家人的来信,而电子邮件没有这些过程,看完后至多保存10天就删除。 她的观点和我相同,我给女儿的信一律手写,从不发电子邮件给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