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北古陆西南缘(龙首山~祁连山)成矿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华北古陆西南缘(龙首山~祁连山)成矿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 作者:汤中立 等 出版:地质出版社 书号:ISBN 7-116-03735-7 字数:630千字 页数:39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2-12 内容简介本书“活动论”、“系统论”思想出发,运用板块构造(地体)学说,依据本区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特点,厘定华北古陆西南边缘龙首山-祁连山的构造格局由北向南为:龙首山陆缘带、河西走廊弧后海盆、北祁连缝合带、中祁连离散型岛弧地体、南祁连弧后盆地、柴达木板块,探讨了它们的演化过程。根据构造发展和成矿作用,确定并划分了本区的六大成矿系统和十一个成矿组合。提出本区是中国也是世界的重要金属成矿带。阐述了本区富有特色的岩浆硫化物矿床(金川)、海底沉积喷流型铁矿(后期热液铜矿叠加,如镜铁山)、古海底热液对流循环块关硫化物矿床(白银厂)、岩浆热液钨矿(小柳沟——塔尔沟)、韧性剪切金矿(寒山——鹰嘴山)等的地质与成矿特征,探讨了成矿构造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区域地质、构造、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勘查、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汤中立(1934.10.30-)地质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学家。安徽省安庆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甘肃省地质矿产局高级工程师,并任长安大学教授。在陈鑫先生指导下,依据找矿线索,发现金川镍矿。评价了第一矿区特大型勘探基地。发现第二矿区深部厚大富矿体,致使其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铜镍矿。研究总结了金川矿床模式和中国镍矿成矿规律,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的学说,促进新的镍矿勘查工作。以上工作一举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局面,步入了世界镍资源大国的行列,为金川镍工业的产生奠定了资源基础。198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金昌市,从此昔日的荒山戈壁,变成了名扬四海的镍都。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书目录序 前言 第一章 地质构造单元与深部构造 第二章 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轮廓 第三章 中新元古代的地质构造轮廓 第四章 古生代地质构造格局 第五章 中生代以来板块构造特征 第六章 阿尔金构造(断裂)带 第七章 华北古大陆西南缘的成矿系统 第八章 离散型陆缘成矿型式 第九章 汇聚型陆缘成矿型式——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 第十章 碰撞型陆缘成矿型式——碰撞造山成矿系统 第十一章 转换型陆缘成矿型式——走滑断层成矿系统 第十二章 成矿构造动力学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提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