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虎啸八年5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公司,花城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装: 44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6061897, 7536061897 条形码: 9787536061897 尺寸: 20.8 x 14.4 x 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简介温靖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战争文学作家。四十岁以前曾治文学理论,在《红楼梦学刊》、《复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文坛》等十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后从事战争文学创作。近十年来,在花城出版社、昆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十五部长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多部头抗战纪实小说《虎啸八年》,表现国民党执政初期状况的长篇小说《褐色道袍》、《黑色斗篷》、《灰色短剑》,以及《中原霸王图》、《血路》等。温靖邦的全部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此外,《虎啸八年》不仅为美国各大图书馆收藏,而且北美研究二战题材文学的学者,无一例外地把《虎啸八年》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品加以推崇。 内容简介《虎啸八年5》书名取自唐朝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主要描写奠定抗战相持阶段的决定性一战——武汉保卫战。万家岭大捷的重头戏,指挥官“老虎崽”薛岳的智谋与脾气,国军将领间天差地别的战场表现令战场表现令战场捷报大幅缩水。大战在即,军统之花郑苹如、中共谍报员赤虎、日谍白鳅之间的斗法渐趋白热化,郑苹如最终凋谢,用生命成就了一段传奇……《虎啸八年5》由中国当代作家温靖邦著。 媒体评论海内外首部全景式展示抗战之作。 ——《文汇读书周报》 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有出处,著名人物不必说,连名不见经连排营长普通士兵,都是真实的。小说是标榜虚构的,温靖邦却把它作为信史来写,这无疑是给自己出难题,也证明了他的实力。如果不是有深厚的史学功底,谁敢、谁会这么写? ——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中国历史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美籍学者戴恩铭 温靖邦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沉浸于这场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他认为真正使中华民族觉醒的是这场战争,真正使民族摆脱蒙昧、离心离德倾向的是这场战争。而此前的辛亥革命、北伐只是极少数先驱者的行为,民主共和也只是他们的奢侈品而已。温靖邦急于把这个发现告诉国人,让大家对过重读这场战争去深刻自省,去认识我位的民族。责任感促使他的创作热情随着笔致的深入发展而更臻于激烈。 ——中华读书报 目录第一章 新四军某支队司令员指示上海地下党,当前情报工作最迫切的任务是尽快取得日寇进犯武汉的真实计划 第二章 高宗武为投降派探路秘密赴日,少壮派军人向他连开两枪 第三章 蒋介石大骂军统徒糜国家钱粮,搞回来的情报竟是日寇故意泄露的假玩意 第四章 蒋介石根据共产党提供的确凿情报,重新部署武汉会战防务;而敌人进攻在即,还来得及吗? 第五章 日寇大特务追求红色女谍,屡追不成;杨森轻弃名城,差点问斩 第六章 只有腐败,才会挨打;只有腐败,才会丢城失地。除此岂有他哉? 第七章 蒋介石护犊子,不愿意别人把胡宗南的部队派到险关危镇作战 第八章 如果说已经丢失的安庆、马当是通向武汉的两扇门,那也只算得小门;而九江则是大门,一旦洞开,武汉的陷落就快了 第九章 冈村宁次心急如焚地赶到九江,这里离火线只有几十公里,根本不是他这一级指挥官应该呆的地方 第十章 武汉保卫战艰难卓绝之际,敌后秘密战线的较量也正波谲云诡漩涡迭至 第十一章 总顾问切列潘诺夫与旧情人重逢之后,他牵挂的长江北岸战局急转直下 第十二章 不断有人把郑苹如歪曲成在关键时刻违背原则救了丁默村一命的多情女人;历史真相并非如是,郑苹如无愧抗战女杰称号 第十三章 武汉东南要塞田家镇危急之时,日军又向武汉的北大门——信阳进军,一场血战不可避免 第十四章 一名伤兵用普通步枪打下敌机;方师长受其启发,用普通机枪权充高射武器,有力打击了日寇空军的嚣张气焰 第十五章 “军统之花”郑苹如为国捐躯真相——她走得从容淡定,必将永垂竹帛 第十六章 薛岳在万家岭张开了一个大口袋,日寇一支大部队正在兴>中>中地往里钻 第十七章 在敌人心脏里较量,其惊心动魄丝毫不亚于炮火连天的战场 第十八章 万家岭战役打了八天仍不能歼灭淞浦师团,蒋介石焦躁万分,给薛岳下了死命令:务必于双十节结束战斗,否则…… 第十九章 万家岭战役的凯歌刚刚奏响,广东告急的电报就飞落蒋介石案头 第二十章 蒋介石是个很记情的人,尽管众人皆曰可杀,他也要千方百计地死保余汉谋;汤恩伯是个捧强欺弱的人,断然将三十五师剥皮去骨,使王师长变成了“团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