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虎啸八年4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装: 41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6061880, 7536061889 条形码: 9787536061880 尺寸: 20.8 x 14.4 x 2.2 cm 重量: 422 g 作者简介温靖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战争文学作家。四十岁以前曾治文学理论,在《红楼梦学刊》、《复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文坛》等十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后从事战争文学创作。近十年来,在花城出版社、昆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十五部长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多部头抗战纪实小说《虎啸八年》,表现国民党执政初期状况的长篇小说《褐色道袍》、《黑色斗篷》、《灰色短剑》,以及《中原霸王图》、《血路》等。温靖邦的全部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此外,《虎啸八年》不仅为美国各大图书馆收藏,而且北美研究二战题材文学的学者,无一例外地把《虎啸八年》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品加以推崇。 内容简介《虎啸八年4》是“海内外首部全景式展示抗战之作”《虎啸八年》之第四部。书名取自宋朝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彩描写台儿庄及徐州会战。其间中日两国高层的决策对垒、外交忽悠、主和派与日方的暗中接触、中日之间惊险的谍报战与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写得相当给力,真实地再现了那一场不堪回首的“惨胜”战事。 《虎啸八年4》由中国当代作家温靖邦著。 媒体评论海内外首部全景式展示抗战之作。 ——《文汇读书周报》 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有出处,著名人物不必说,连名不见经连排营长普通士兵,都是真实的。小说是标榜虚构的,温靖邦却把它作为信史来写,这无疑是给自己出难题,也证明了他的实力。如果不是有深厚的史学功底,谁敢、谁会这么写? ——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中国历史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美籍学者戴恩铭 温靖邦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沉浸于这场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他认为真正使中华民族觉醒的是这场战争,真正使民族摆脱蒙昧、离心离德倾向的是这场战争。而此前的辛亥革命、北伐只是极少数先驱者的行为,民主共和也只是他们的奢侈吕而已。温靖邦急于把这个发现告诉国人,让大家对过重读这场战争去深刻自省,去认识我位的民族。责任感促使他的创作热情随着笔致的深入发展而更臻于激烈。 ——中华读书报 目录第一章 戴笠麾下大将陈恭澍,惊闻徐州九里山出现麒麟和秦始皇玉玺 第二章 两丈长的泥鳅为祸四方,方丈和尚斩鳅建庙;就在这座庙中,日本贵族少女与人夜话日军未来动向 第三章 初恋,浸润着"杏花、春雨、江南"进入了夏侯雅虎生命的早春 第四章 韩复榘抗命撤退,轻弃山东;蒋介石策划诱捕,以正军法而做效尤 第五章 蒋介石叹息一声,不无责备地说:他是二级上将,不应该打他的头部嘛 第六章 西园寺淑子打算潜赴武汉,除了对寻找中国政府高层人士中的投降派感兴趣外,更主要的是旧情难忘,想要与邓文仪鸳梦重温 第七章 蒋介石吩咐赴欧特使,要想方设法拆散德、意两国和日本的合作,至少要说服它们不要和日本搞得那么热乎 第八章 周佛海对西园寺淑子说,我们统帅部的人打仗已经打得头脑发热了,居然妄想在徐州打一个比平型关更惊人的胜仗 第九章 白崇禧对即将展开的台儿庄战役不无悲观,他认为日军一千人的小部队足可抗衡我军七八千人的甲种师 第十章 台儿庄内外硝烟弥漫,将一个天大的秘密掩盖了几十年:日寇的美人计竞施行到中国守军前线指挥部内 第十一章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此"惨胜"足可引人深思一个问题:中国的抗战打了那么久打得那么艰难,仅仅是装备优劣之故么? 第十二章 徐州会战是打还是撤,蒋介石和李宗仁各执一端;千秋功过,谁与评说 第十三章 土肥原如入无人之境,蒋介石大骂前线将领无能,声称要亲自到前线去指挥作战 第十四章 蒋介石密令炸开黄河大堤,要以中原一千多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为代价,打一场水淹日军之战 第十五章 陈恭澍巧设妙计,郑苹如闪亮登场;她的情怀张爱玲难以理解,所以才有《色戒》的歪曲 第十六章 近卫首相寻思,是否应该在国民党政权中物色亲日人物,用新的"话题"来打破目前的谈判僵局? 第十七章 丁默村迫不及待地问郑苹如愿不愿意到特工总部来做他的秘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