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狐臭柴(原变种)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 狐臭柴(原变种) 二名法: Premna puberula Pamp. var. puberul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菊亚纲(Asteridae) 目: 唇形目(Lamiales) 科: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亚科: 牡荆亚科(viticoideae briq) 族: 牡荆族(Viticeae Briq.) 属: 豆腐柴属(Premna Linn.) 亚属: 五齿萼组、塔序系 种: 狐臭柴(原变种) 分布: 产甘肃、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广东西北部等地。 形态特征狐臭柴(原变种),直立或攀援灌木至小乔木,高1-3.5米;小枝近直角伸出,幼枝绿色,常疏被柔毛,老枝变无毛,黄褐色至紫褐色。叶片纸质至坚纸质,卵状椭圆形、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通常全缘或上半部有波状深齿、锯齿或深裂,长2.5-11厘米,宽1.5-5.5厘米,顶端急尖至尾状尖,基部楔形、阔楔形或近圆形,很少微呈心形,绿色,干时带褐色,两面近无毛至疏生短柔毛,无腺点,侧脉在叶背面较表面显著隆起,细脉极细,在叶表面有时下陷,微显现,在叶背面极清晰可见;叶柄腹平背凸,长(0.5)1-2-(3.5)厘米,通常无毛。聚伞花序组成塔形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长4-14厘米,宽2-9厘米,无毛至疏被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线形;花有长1-1.2(-3)毫米的柄;花萼杯状,长1.5-2.5毫米,外被短柔毛和黄色腺点,顶端5浅裂,裂齿三角形,齿缘有纤毛;花冠淡黄色,有紫色或褐色条纹,长5-7毫米,4裂成二唇形,下唇3裂,上唇圆形,顶端微缺,外面密被腺点,喉部有数行较长的毛,花冠管长约4毫米;雄蕊二强,着生花冠管中部以下,伸出花冠外,花丝无毛;子房圆形,无毛,顶端有腺点,花柱短于雄蕊,无毛,柱头2浅裂。核果紫色转黑色,倒卵形,有瘤突,果萼长为核果的1/3。花果期5-8月。 分布与用途狐臭柴(原变种)产甘肃、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西北部等地。生于海拔700-1800米的山坡路边丛林中。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烂土(三都南)。 狐臭柴(原变种),在贵州用根、叶入药,治月经不调、清湿热解毒;用叶制凉粉食用;四川用皮煮水治牙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