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一声
释义

胡一声(1905~1990年),原名水庭,广东梅县梅南镇罗田上村人。20岁毕业于梅州中学,次年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其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与郑天保回到家乡,共同参与创办梅南中学,建立了中共梅南区支部,发展壮大地方党组织。并在梅(县)丰(顺)两县党组织联合领导下,组织农民武装,举行秋收起义,在梅南九龙嶂凹头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郑天保任团长,并与古大存、郑天保等一起建立起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后来,胡一声避走南洋。他先在印尼,旋即到新加坡,一度出任培华学校校长,后在吉隆坡创办“加影华侨中学”。6年后又赴日留学,在东京明治大学新闻研究学系攻读,毕业后,回上海。向华侨筹集资金,组织上海“引擎出版社”,任社长,出版《现世界》(半月刊)和各种宣传抗日救国的书刊。后来《现世界》刊物遭国民党当局下令禁止发行,而后他又重返马来亚,出任加影华侨中学校长。他以学校为阵地,团结海外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动广大爱国华侨以人力、物力支持八路军、新四军和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及东江人民游击队的抗日斗争,因而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国民政府的高度赞扬。毛泽东曾亲笔为加影华侨中学题写校牌,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国民政府的林森、于右任、邵力子、李宗仁、李济深等以及著名爱国人士郭沫若等也为该校题词。 民国29年(1940)10月,胡一声被马来亚政府当局驱逐出境,回到香港。他与乔冠华等创办“香港中国通讯社”,他出任主编。次年12月,香港沦陷。其时有一大批受到国民党反动派迫害逃亡到香港的党内外知名人士,其中有邹韬奋、柳亚子等,他们滞留在香港,在“虎口”中处境十分危急。中共中央指示东江游击队对滞留在港的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要全力进行抢救。胡一声在廖承志、连贯等人的直接领导下,负责老隆至兴梅转大埔、闽西这一线的接送工作,常驻梅县,先后安排接送了柳亚子父子和邓文钊、邹韬奋等人。 民国32年(1943)起,胡一声先后在韶关、梅县参加国民党第七战区编纂委员会工作,主编出版《新建设月刊》等报刊。他还协助中国民主同盟建立南方组织,组成民盟东南总支部(亦是后来民盟南方总支部前身),并出任宣传部长。为打开广州民主运动局面,抗战胜利后,他由中共广东省委特派,与李章达等人在广州建立民盟广东省委,被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他又受中共南方分局委派,再次重返新加坡、马来亚,任务是开展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推进华侨爱国民主运动,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并在新、马建立民盟组织,被选为民盟马来亚支部常委兼新加坡分部主席。 民国37年(1948)6月,胡一声再次回到香港,主持“香港南方论坛社”工作。次年3月初,他回到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尔后历任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还参与民盟的组织领导工作,多次被选为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同时任北师大附中校长职。 1957年反右斗争中,他被错划为“右派”,蒙受不白之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8年,他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出任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直至1983年离休时止。 1990年3月19日,胡一声在广州病逝,终年86岁。 胡一声生前著述甚丰,有《各国教育特辑》、《论儿童的养护教育》、《早期华侨艰苦奋斗的历程》等论著,还写有一大批回忆录、文章和诗词。他自撰了《胡一声传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