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旋舞石刻墓门
释义

陈列于宁夏博物馆的胡旋舞石刻墓门是1985年在盐池县苏步井乡一座唐代墓葬中发掘出土的,这在唐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出土时它是成套的两扇紧闭的石门,单扇石门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

胡旋舞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种乐舞,出自于西域小国康国,对其只有一些史书记载,并没有实物佐证。胡旋舞石刻墓门是非常清晰、典型的胡旋舞图案。胡旋舞传入唐代之后,长安城内几乎是人人学跳胡旋舞,传入宫廷之后,更是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据说,安禄山就是善于跳胡旋舞而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赏识。

在石刻墓门上,我们可以看到,门正面凿磨光滑。在两扇墓门上,各浅浮雕于一个跳胡旋舞的男性。舞者深目高鼻,虬须鬈发,胸宽腰窄,上着窄袖衫,下身穿贴腿紧裙,类似于现在的舞蹈服,脚蹬长筒皮靴,旋身扬臂对舞于一圆形毯上。舞姿造型略有不同,左门舞者侧身回首,左脚立圆毯上,右腿后屈,左手微微上举,右臂屈至头顶,右门舞者右脚未着地,左腿侧伸,略微屈膝,右手举飘带于头上,左手旁伸作提襟状。

两人舞姿热烈奔放,略有不同。周围阴刻出卷云纹的图案,营造出舞者腾云之上的意境。同敦煌石窟胡旋舞壁画的形象、舞姿也基本相同。

关于胡旋舞,白居易曾写长诗《胡旋舞》,将胡旋女的姿态神情跃然纸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诗中说,胡旋女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像雪花空中飘摇,像蓬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左旋右旋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转个不停。转得那么快,观众几乎不能看出她的脸和背,这种描写正突出了《胡旋舞》的特点。

这件胡旋舞石刻墓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类题材的石刻作品,是在我国唐代墓葬中首次发现,是研究唐代乐舞的珍贵资料。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据1985年参与考古发掘的何继英先生著文回忆,在发掘M6号墓时,他们发现,此墓的墓道长达26米多,宽近2米,深3.40米,是6座墓中墓道最长、最深的一座,这座墓有被盗过的痕迹。石块垒砌的封门也保存完好,打开封门,露出双扇石门,两扇门的合缝处各有一圆孔,孔内镶环形铁鼻,其上挂一铁锁,将墓门锁住。这,就是珍贵的胡旋舞石刻墓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