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伦骥 |
释义 | 胡伦骥,1940年6月出生于武汉市,祖藉江西高安,1962年北京清华大学机械系本科毕业,1966 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焊接专业研究生毕业。1974年起在华中工学院任教,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起任华中理工大学教授,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至2003年享受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津贴。 胡伦骥教授长期从事材料激光加工技术、金属焊接性及焊接过程计算机模拟研究。八十年代中期,研制的焊条自动施焊机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九十年代以来,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激光焊接过程实时监测技术的研究,获准国家发明专利“连续激光焊接过程中焊接质量的实时监测方法”及教育部科学进步三等奖,在主持完成“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轿车底板用板材激光拼焊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切割--焊接组合工艺的激光剪裁拼焊技术与国内每一台可用于汽车覆盖件拼焊坯板制造的成套设备,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一项。近年来,他所在的课题组完成部、省、企业有关激光焊接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罐身激光焊接研究子项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镀层钢板激光焊接过程中填丝同步熔镀技术获准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为EI、ISTP、CA等收录多篇。 胡伦骥教授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常务理事兼高能束及多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胡伦骥同志自1974年至华中工学院任教以来,长期从事焊接冶金、物理模拟、钎焊等金属受焊行为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起从事激光焊接研究,曾主持完成二项,参与完成一项共三项有关激光焊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完成二项省、部级鉴定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激光焊研究课题,是国家发明专利“连续激光焊接过程中焊接质量的实时监测方法”的第一发明人。 现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轿车板材激光拼焊中试生产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功率Co2及YAG激光三维焊接和切割理论与技术”子项负责人,还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试点项目课题负责人。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二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