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土埠遗址
释义

概述

红土埠遗址位于峄城区阴平镇刘庄村南约200米处,分布在马泉河东岸的二层占地上。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因遗址耕土层下是大量烧制陶器遗留下的红烧土,故当地群众为这个古老的土台取名叫“红土埠”,故当地作者便采用这一约定俗成的名称,将其命名为“红土埠遗址”。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乃至汉代遗物,延续时间长,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古遗址。从遗址中采集了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文物标本300余件(片),已修复阵列在市博物馆内。据考古证明这里在5、6千年前活动着母系氏族部落。1992年该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山水常年冲刷,遗址中间出现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沟,将其分割为南北两区,南一里左右范围内,亦发现一些陶器残片,据此,遗址的南部边缘应延伸500米左右,地面上散见大量的陶器残片。遗址东部断面上,暴露出许多骨架,各相距一米左右,墓葬东西相,并有随葬器物出土。西北部断面上,发现了一些完整器物,仅骨锥一束就有29支。共采集到各类标本300余件 (片),石器有铲、锛、镰、磨棒、球、砺石等;陶器有釜形鼎、罐形鼎、钵形鼎、尊形器、豆形器、觚形杯、钵、豆、纺轮、网坠等。分夹砂与泥质两种,以红陶为主,其次是灰、青灰、黑陶,还有少量白陶,手制,部分器物内壁有明显泥条盘筑的痕迹。纹饰有堆纹、划纹、乳 钉纹、网纹和篮纹,少量陶片饰红彩或黑彩。另外,还采集到猪牙饰、鹿角器、骨锥、松绿石、玉环等。

此处遗址内涵十分丰富,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