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墙知情录1:新中国的风雨历程
释义

图书信息

书 名: 红墙知情录1:新中国的风雨历程

作 者:尹家民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801709257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红墙知情录1: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内容简介:同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围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

《红墙知情录1:新中国的风雨历程》作为《红墙见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毛泽东给“安亭事件”定了性;

“文革”写作组:个集体写作的特殊年代;

“打倒陶铸'的口号,让毛泽东第一次对中央文革发了脾气;

铁路混乱使周恩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邓小平强调:不要把“批邓”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

作者简介

尹家民,军人,诗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早年写诗与评论,后以纪实、传记文学为主,因创作陈赓、黄镇、张国华、陶勇等多部将帅传记文学作品而成名,“黄埔系列”和“红墙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已在海内外出版《陈赓大将》、《将军不辱使命》(黄镇传)、《舰队司令生死传奇》(陶勇传)、《谁为中国声辩》、《百将之夜》、《家民纪实文集》(七卷本)、《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等纪实作品四十余部,另有《心融进蔚蓝》诗集一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领袖们治水如打仗

新中国成立之后,洪水的祸害并没有减弱,相反却有上涨的趋势。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次次地来到长江、黄河及其支流的堤岸上,对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发出种种感叹……。

十三陵水库劳动的象征意义

毛泽东批转报告给周恩来,要根治淮河

毛泽东走在黄河大堤上

周恩来三上三门峡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

毛、周合力,荆江分洪

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两个冤家”聚首南宁会议

在毛泽东关注、周恩来踏勘的中堡岛上

第二章 共和国第一次国民经济大调整始末

到1960年夏,毛泽东感到了压力。对他倡导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做法、口号,开始感到心中没底,自信心有些动摇。

“狂热”之后,共和国面临空前饥饿。

毛泽东首次承认“大跃进”错误,中央决心“转入主动”

赫鲁晓夫突然撤走专家,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李富春提出“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调整初露成效

第三章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缘由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三线”建设最初在高层有过分歧

实施过程艰难而漫长

第四章 毛泽东为何几度与陈毅谈古论今?

毛泽东一生与将帅多次谈文论史,与陈毅谈论尤多。而谈论的时机,多为陈毅一生的重要时刻,而陈毅往往在此时受益更深。

黄花塘事件后,毛泽东让陈毅读读《李自成》54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同陈毅谈起《聊斋志异》的妙处,结论是“路遥知

马力,事久见人心”

毛泽东在游泳池旁讲《三国》中的小字辈,希望陈毅这个新外长能“破除迷信”

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讲了《史记》中的若干篇章,陈毅又敢讲话了

第五章 “安亭事件”:张春桥的一场政治赌博

发生在上海安亭车站的中断交通的事件,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已经从“文化”扩展到工交及其他一切领域,也标志着各行各业“夺权”的开始。“秀才”们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安亭事起,周恩来备感工交系统空前的压力

张春桥成功的政治赌博

张春桥也曾担心“坐班房”

王洪文同样在。安亭事件”中捞到政治资本

陶铸、陈丕显、曹荻秋因“安亭亭件”而落难

毛泽东给“安亭事件”定了性

第六章 江青三上庐山的“无限风光”

作为毛泽东夫人和秘书的江青,前往庐山并无多少风光;当她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旗手,出任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时,再次登上庐山,才显尽了“无限风光”……

江青坐飞机,一爱睡觉二爱打牌

一张庐山《仙人洞》,预示着江青的“无限风光”

借助庐山一战。江青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第七章 “文革"重灾之下的昆明军区

昆明军区,受灾最重:受迫害自杀的前任第一政委阎红彦上将,被刺身亡的后任第一政委谭甫仁中将,受迫害跳楼未死的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朱家壁少将……他们或被“打倒”,或被逼作检讨,或被批斗,或被看管,人人自危,个个受难,遭受了建国以来史无前例的重创。

阎红彦曾被冤枉十多年,对“文革”仍不能理解

阎红彦坚持说真话不揭邓小平,很快上了“修正主义分子”黑名单

秦基伟指派王银山保护阎红彦的安全。省委书记赵健民挺身而出

陈伯达在电话里威逼。阁红彦至死留下遗书

康生将赵健民当场逮捕,进而将陈康副司令员打成“滇挺”的总司令1∞

秦基伟被周恩来派飞机接到北京。仍未逃脱被造反派搞了“喷气式”

毛泽东要谭甫仁不做“吴三桂”。谭如日中天时却神秘遇害

第八章 黄永胜秘书“揭发信”事件

他因为有才气,当了黄永胜的秘书,他又因为写了黄永胜的“揭发信”,而身陷囹圈。一个普通一兵便开始了动荡一生

从乞丐到地主狗崽子,磨难从一开始便伴随着他

从大学生到军区司令员和总参谋长的秘书,幸运中隐藏着灾祸

温玉成将军为何在晚年常说:“我对不起李必达秘书。”

黄永胜、江青一口咬定“李必达不是好人”

他立志用一生的经历证实自己

第九章 林彪事件在世界引起的反响

发生在1971年9月13目的林彪坠机事件,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严格的保密状态。即使在半年之后中共中央向全党公布了《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罪行》的24号文件,社会上仍有一些传说。这些传说多半来自境外的种种猜测。

林彪事件始终吸引着世人

毛泽东遭受最沉重的打击。健康迅速恶化

林彪坠地引起的波动,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爆炸’

澳大利亚年轻记者穷追不舍,终于解开了林彪之死的内幕

解密的基辛格档案证实了一些史实

第十章 梁效、罗思鼎其“人"其事

在上海滩混迹于舞台的江青,一夜间成了无文不通、无史不晓的历史学家,的确让人吃惊。但是当你知道了她背后庞大的写作组为她提供材料时,你就不会奇怪了。

“文革”写作组:一个集体写作的特殊年代

丁学雷、罗思鼎反戈一击,投靠张、姚

梁效在江青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梁效最辉煌的“成就”是“批林批孔”,大搞影射史学

罗思鼎的头头都认为他们所干的事,说出去要杀头

邓小平成为他们攻击的又一个目标

被历史定罪的“文革”写作组

第十一章 毛泽东与中央文革小组兴亡

人们戏言:中国什么官最小?当然“小组长”最小;然而在“文革”期间,一个叫作中央文革小组的机构,它的“小组长”却是中国最大的官,这个小组也成了中国最有权威的机构。

毛泽东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中央文革主要成员的入选,多与毛泽东曾经赏识过有关

“打倒陶铸”的口号,让毛泽东第一次对中央文革发了脾气

所谓的“二月逆流”,毛泽东维护了中央文革的地位

成立“上海人民公社”,张、姚没有摸清毛泽东的意向

“揪军内一小撮”,王、关、戚从毛泽东眼前消失

第十二章 周恩来与铁道部部长在动乱岁月

铁路和蒸汽机车的出现,曾使人类文明大踏步地前进。可以说铁路是国民经济兴衰的“铁”的见证。然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却很快冲击了铁路交通,“文革”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多次出现在铁道线上,有人形容这是大动脉流血。与铁路相关的各级领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共和国的总管家,周恩来总理自然承受着最大的压力。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他曾无可奈何,发出了“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的隐忍长叹。

铁路混乱使周恩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转折点是上海的“安亭事件”

连周恩来都找不到铁道部部长了

周恩来叮嘱护送的战士:“不准进家揪人。”

周恩来按毛泽东的批示。借题发挥

第十三章 邓小平重整文化部

人们都说“文化”这个码头不好占,一生喜爱“文化”的邓小平,偏偏不信这个邪。风雨过后,他又亲率“旧部”,大步走来……

邓小平“旧部”出任文化部新领导

七个字的批示改变了一个剧院的命运

邓小平强调:不要把“批邓”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

邓小平亲临文代会,倡导“二为”方针

第十四章 她卷入了“红都女皇事件”

如果说章文晋因参与中关建交谈判而被写入史册的话,那么,张颖被卷入“红都女皇事件”则是一个误传。

外交家:外事可为,家事难当

风暴来临,夫妻天各一方

最引人注目的两件事:基辛格访华和“红都女皇事件”

最老的大使和第一个专职大使夫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