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步氏始反鸟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步氏始反鸟 【拉丁学名】:Eoenantiornis buhleri 【生存年代】:白垩世早期 【地层层序】: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 【化石产地】: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北票上园镇黑蹄子沟 【保存状态】:完整个体 【保护级别】:辽宁省二级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Aves) 亚纲: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 目:始反鸟目(Eoenantiornithiformes) 科:始反鸟科(Eoenantiornithidae) 属:始反鸟(Eoenantiornis) 模式种:步氏始反鸟(E. buhleri) 学名由来1999年,侯连海与周忠和等人将该属种鸟命名为“步氏始反鸟”。因始反鸟时间上属于白垩纪早期,类型上却比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的反鸟原始,故叫“始反鸟”,种名“步氏”赠给已故德国著名古鸟类及形态学家Paul Buhler。 个体特征中等个体,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但稍大于中国鸟等九佛堂组中的反鸟类。具牙齿的原始鸟类,吻特别短,头骨短、高;前上颌骨背突构成整个外鼻孔的后缘。颈部长,颈椎11枚;荐椎愈合,可能由6~8枚椎骨组成。叉骨“V”字型,具较长的锁下突。乌喙骨相对较短,末端宽。胸骨顶端不强烈向后凹陷,胸骨具有单一、较短的后侧突。指骨爪没有华夏鸟那么退化。肱骨稍短于尺骨,腕掌骨较短,第Ⅳ掌骨扩展但不与第Ⅲ掌骨末端愈合。第Ⅱ指骨细长。尾综骨长,腹肋存在。属树栖鸟类。始反鸟略大于其他早白垩世反鸟类的事实,表明身体缩小的趋势在反鸟类进化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