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蒋志刚 主编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

版 次:1

页 数:213

字 数:290000

印刷时间:2009-6-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3855986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在我国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共同实施的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的支持下,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启动了“衡水湖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示范项目”,我们承担了其中的一个子项目“衡水湖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的目标是为保护区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监测长江水对当地生物群落的影响奠定基础。200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研究所、北京动物园和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调查队,先后在保护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监测。参照衡水湖原有的有关调查资料,编写成《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书旨在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可持续发展以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全书记述了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鱼类、鸟类、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分布,全面订正了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个生物类群的物种数目,讨论了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探讨了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为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生物学依据。

目录

代序 衡水湖的变迁

第1章 概述

1.1 地理位置

1.2 地质

1.3 地貌

1.4 土壤

1.5 气候

1.6 水系

1.7 历史变迁

1.8 生物资源概况

1.9 社会经济概况

1.10 保护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植物

2.1 区系组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概述

1.7 历史变迁

衡水湖由黄河、漳河、滹沱河、滏阳河四条古河道冲积产生,与冀中南平原相伴形成。第四纪全新世期问由于古黄河、古漳河、古滹沱河等都曾先后流经此地,河流的迁徙摆荡、湖面的扩展萎缩和湖水的深浅变化,使得本区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互为透镜状分布。如在早全新世地层中,虽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但在中部地区已出现了湖相沉积;中全新世期间,虽然湖相地层广布,但其中仍夹有河流相沉积;晚全新世期间,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只在湖区腹部地区有湖相淤泥质层状沉积。湖区全新世地层主要由褐色黏土、亚黏土、轻亚黏土、黄色粉砂及细砂组成,多为互层。砂层以粉砂及粉土为主,细砂较少。地表表层的岩性在湖区及东部以亚黏土和黏土为主;中隔堤及湖区西部以轻亚黏土及砂土为主;湖区围堤以亚黏土为主。全新世沉积物埋深一般在20m左右。

历史上,衡水湖是古代广阿泽的一部分,广阿泽包括任县的大陆泽和宁晋县的宁晋泊。经过多年沧桑变迁,衡水湖这片自然蓄水洼地的面积才稳定在120km2左右。

历代曾在衡水湖多次兴修水利。椐文字记载,隋朝,冀州州官赵煲在冀州城东修建赵煲渠(盐河)。唐贞观十一年,冀州刺史李兴利用赵煲渠灌溉农田。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敏恪“导(湖水)使入滏(阳河)”,“建石闸三孔,宣泄得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