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衡祁古道
释义

衡祁古道(从衡阳起经茅洞桥至归阳一线),衡永故道一部分,后官道在明代时改经排山驿至衡阳,也就是现在的国道322线。

承载千古文化和远古文明

衡永故道何人所开?谜。衡永故道何时所开?亦是谜。不过,自从有人迈开第一步的时候,衡永故道的雏形就已经开始了。

黄帝南巡,或许是踏着先人的足迹,或许是披荆斩棘的第一人,他的元妃嫘祖也随之南巡。他们穿行于湘南大地的崇山峻岭之中,遍视闾里的田舍家园,教民以蚕桑纺织。但由于过于疲累,嫘祖病逝于途中,归葬“衡山”。(衡山指现在的岣嵝峰。目前,岣嵝峰还存有嫘祖峰、嫘祖殿遗址。)是那一缕长魂牵起了故道的一角,从此衡祁古道便悠悠地如蚕抽丝一般慢慢延伸。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而《山海经·海内经》认为舜帝视察水旱灾害而南巡,溯湘江,过长沙,跋涉衡州苍梧,积劳成疾而“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帝女娥皇女英追寻舜帝,一路上泪洒千滴,发遗万缕,洒下的泪水溅湿了江边的竹子,造就了湖南的湘妃斑竹,遗下的青丝落入了地下,编织成了归阳的草席。

大禹治水,前来衡山求取金简帛书,没理由不到湘江上游去查探,在洪水泛滥之时,要去湘水上游,走陆路只有走这一古道。

远古文明的象征,衡永故道上的玉蟾岩遗址,出土了1万2千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从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从6000年的历史再向前推进6000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在古道的另一端南岳,却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宋明时期湖湘文化的中心,就此而论,衡永故道也是一条文化大道,文明古道。

茶道、盐道、古商道

过去这条古道也是一条有名的茶道,衡州茶盛名于唐宋,陆羽《茶经》四次提到衡州茶。宋《膳夫经手录》:“衡州衡山茶,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于五岭,皆仰给焉,虽远自交趾(今越南)之人,亦常食之,”这说明唐宋之时,衡州茶就通过这一古道达于两广和越南。在祁阳浯溪碑林也记有宋代安南(越南)人阮辉莹的《题石镜诗》:“天过海事多端,刍似山头作天观。

洞偕余辉光可鉴,苍揩胜采秀堪餐。月将地影装春轴,水引银章摆素纨。莫谓无心偏徇客,也曾经照古人还。”证实这一故道的存在。在碑林也有宋元广西、云南文人书家的碑文作佐证。

在古道上的人家,经常听到爷辈们讲述挑南盐的经历,湖南衡阳、永州的盐工靠肩挑脚磨把盐从广东连州、广西合浦挑到湖南各地,一次100多斤,来回需要一个多月。挑南盐,每年一般是在秋收之后,刚挑时不习惯,三四天下来手脚麻木,所以有三天肩膀四天脚的说法。在挑南盐的路上,脚夫们唱着自编的歌谣,唱着唱着,肩和脚也不知痛了,人只想着往家里赶。

这一古道不仅仅是茶道、盐道、也是名副其实的古商道,这一商道上的归阳、茅洞桥、浯溪等都是因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归阳前环湘水,杂沓舟车,懋迁靡己,有聚有散。”旧有金归阳之称,在清雍正年间,归阳就已出现“九街十三巷”,并有三河、六桥、三山六祠、三庙一角等大大小小25个景点,常宁、祁阳的药材、鱼苗、归阳的草席、陶瓷从这一古道转运至全国各地。“上下桂全湖湘间,转运花粮糖茶盐”(《祁阳县志·风俗》卷二十二)。

古道上的名门望族

陈氏在祁阳一带,很有名,陈荐,陈大受等明清大吏就是现古道上王水凹等陈氏的祖先。全氏后人更是在古道上重建了一个气派的全氏宗祠,题匾的是国民党总统府秘书长全裕富。

目前在广西全州梅潭,祁阳、祁东、归阳、砖塘、衡南茅洞桥一带蒋氏皆三国名相蒋琬的后裔。《祁阳县志·人物》卷十四,蒋琬“旧地方志、旧县志俱载祁阳人”,查祁阳北隅永昌乡砖塘(现祁东砖塘)系永昌县故址。遗址犹存,有古谒镌“蒋琬故里”四字。

《梅潭蒋氏世谱》也称蒋氏全州大族。相传蜀相蒋琬遗孀毛氏引子来此,元惠帝时蒋受一郎、受二郎迁徙零陵、祁阳、祁东、衡南。

悲苦的文化之旅

衡阳以南一直被称为“蛮夷”“越蛮”之地,诗人的诗皆称大雁南飞至此回,鸟都不愿去的地方,何况人?

在古代,衡阳、永州是安置贬官谪吏的地方。唐时元结、吕温、柳宗元、刘禹锡,宋代的范成大、张浚、张拭父子。被贬的这些文豪有着他们的不幸,但亦是万幸,是潇湘秀美的山山水水成就了他们文学上的才华。他们的名篇中,无不闪跃湖湘美景的丽影。“潇湘八景”因他们而闻名天下,跃身为名胜佳迹,首开“八景”之先。有张拭在衡永之间的往来(当时张拭父亲被贬永州为官,而张拭又使从南岳胡宏)还有从古道上走过的理学家周敦颐,伟大的哲学家王夫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