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亨里克谢林 |
释义 | 简介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1918-),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墨西哥籍波兰人。五岁学钢琴,后迷上了小提琴。幼年的演奏给著名小提琴家勃·胡贝尔曼留下难忘的印象,遵照他的提议,被送往柏林随名师学琴。1933年在柏林首次公演,后又去华沙等地演出。在巴黎随那·布朗热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48年起在墨西哥音乐学院任教。此后去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奏。他知识渊博,懂七国语言,演奏风格高雅、安详,充满美感,被誉为真正拥有“古典的心灵”。对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有很深的研究,享有“权威”的盛名。 早期生活谢林出生于波兰Zelazowa Wola,自幼在柏林师从著名小提琴及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希。1933年,以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其个人首场演出之曲目。 1933年至1939年,在 巴黎师从娜迪亚··波朗瑞(Nadia Boulanger)学习音乐作曲。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通七种语言的他作为译员服务于波兰流亡政府,并在世界各地为盟军部队举办演奏会。在一 次墨西哥城演奏会后,他接受了墨西哥大学的邀请,主持该大学的弦乐系。 1946年加入墨西哥国籍。 职业生涯1946年,28岁的波兰小提琴家亨里克·谢林来到了墨西哥,那是他第一次到这个北美国家演出。欧洲的战争刚刚结束,北美灿烂的阳光深深吸引了谢霖,他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留在墨西哥,并且加入墨西哥国籍。 一个东欧的音乐家,受到的是正统的欧洲式的音乐教育(谢林最重要的教育经历是在柏林师从匈牙利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弗莱什),并且15岁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同时开始在世界各地演出,却最终选择了从气候到文化传统都迥异的国家作为自己的归宿。他放弃了巡回世界建立声名的生活,甘愿做墨西哥音乐学院一名教师。如果不是1954年钢琴家鲁宾斯坦访问墨西哥并且有机会发现了谢林的惊人技艺,可能这位音乐大师与巴赫、与莫扎特、与贝多芬以及勃拉姆斯之间的那些精彩对话永远不可能被我们所知晓,而我们今天所领悟到的巴赫也缺少了色彩至为斑斓的一维。 阳光下的巴赫在用小提琴创造巴赫的人中,谢林可能算是最为个性化的一位,在他那里,严谨而素朴的巴洛克音乐带上了贝多芬式的激情,他把巴赫带出了原有的文化领域,而引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另外一种境界。如果说18世纪的宫廷音乐应该像月光一样,理性,平静,冷峻,皎洁,则谢林把它演绎得如同太阳,感情丰沛,激昂和细腻之间的对比鲜明。他弓下巴赫的历程如同他自己的历程,从阴郁的欧洲来到了灿烂的美洲。 我们可以从比较中探讨谢林的对于巴赫的诠释究竟是怎样的。以脍炙人口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的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为例: 在豪格伍德指挥JAAP SHRODER版中,乐曲呈现一种庄严,跳跃,以及轻松的仪式感,演奏时间是3分52秒;在阿卡多指挥阿卡多的版本里,风格是严肃,缜密的,乐句的变化很有层次,小提琴可以说是“一丝不苟”,演奏时间3分53秒;平诺克指挥SIMON STANDAGE则明显带着近乎急促的活力,整个演绎有着流行乐一般的节奏,不求甚解似的干净利落,乐符不带表情,演奏时间是3分36秒;在马里纳指挥谢林版本中,乐曲长度被延迟至4分08秒——比最快的版本慢了半分钟,小提琴的表现突出于乐队,乐曲表情丰富,快慢高低的对比略显夸张,而对于这样的巴洛克音乐,谢霖的表现又毫不轻浮,技巧十分谨严。 谢林创造的巴赫在DG公司出品的《6首为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帕提塔》中得到了极至的表现。在所有灌录的这组无伴奏小提琴曲版本中,谢霖以其气势非凡、清晰优美而又不失宗教色彩的演绎而获得极高的赞誉,应该说,“太阳神阿波罗式的演奏”这样的评价是非常切合谢霖的风格的。 1954年,他在纽约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他在世界各地频繁演出。为了表彰他对墨西哥的贡献,该国政府特别授予他外交官身份。 1988年,他在德国卡塞尔旅行演出期间逝世。他的演奏以成熟、简朴、忠于原作闻名。他曾与另两位大师皮埃尔·富尼埃和阿图尔·鲁宾斯坦组成三重奏组。 主要成就演奏会1933年举行首次独奏会,之后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奏.二战期间,谢林共为盟军演奏300多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就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入墨西哥籍.而且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谢林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优雅富有诗意,又兼具对深度的表达.他演奏的布拉姆斯协奏曲与巴赫的协奏曲、《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都足以窥见这种极浓厚的艺术底蕴.他演奏的莫扎特的奏鸣曲,也能摸到莫扎特深层那种神秘而又迷人的神髓. 小提琴家谢林(H.Szeryng)是音乐外交家。 谢林为人正中规矩,文质彬彬,风度翩翩,1位学者型的小提琴大师。 风格如人,他的演奏,规行矩步,自然端正,朴素无华,从不过火。 他用1734年瓜尔内里琴演奏的巴赫《夏空》(Track 35),不用揉弦, 虽然干直了些,但并无不妥,且有一种古典的心灵美感 作品《巴赫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与G弦上的咏叹调》 唱片公司:PHILIPS 唱片编号:PHILIPS 422 250-2录音制式:ADD STEREO 录音时间:1976年4月 所含曲目: 1-3 Violin Concerto In E,BWV 1042 4-6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BWV 1041 7-9 Two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BWV 1043 10 Air Suite No.3 in D,BWV 1068 小提琴演奏家谢霖在1976年与著名的室内乐指挥大师马里纳联合圣马丁室内乐团所演奏的这张唱片是极具收藏价值的(担任二重协奏曲中第二小提琴演奏的是哈桑)。谢霖的学者气质赋予了巴赫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独特的气质,以自己独特的技巧和理念散发出高贵而圆润的音色。马里纳与他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则无疑是这类巴洛克作品最佳的伴奏组合,与独奏家完美的配合以及乐团自身的高素质造就了这张近乎完美的唱片。这个版本无疑是同一作品中的佼佼者,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不过如今市面上已经看不到这张唱片的单行本,PHILIPS公司将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与马里纳1978年录制的《乐队组曲》集于一身,发行了DUO超值版,可惜原版中补白的《G弦上的咏叹调》却未被收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