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龙江鳇 |
释义 | 俗称 鳇鱼 拉文种名 Huso dauricus 英文种名 Huso sturgeon 分布区域 仅分布于黑龙江流域,是定居型淡水鱼类。 资源量 黑龙江鳇个体大,成熟晚,怀卵量高达300万粒,但成活率低。因此资源极易破坏。数量不多年产量200吨左右, 目前虽未出现捕捞过渡情况,但应极早采取保护措施,当前应当将主要产卵地和幼鱼肥育场列为禁捕区,严禁捕杀未成熟的个体。 濒危等级 名贵 生活习性 冷水性定居型黑龙江特有名贵大形鲟科鱼类。 繁殖习性 我国淡水个体最大的鱼类之一,最大个体1000公斤。寿命长,最高年龄查达百年。生长快,3龄个体长1.34米, 体重12公斤。生长差异大,在黑龙江河口和下游(苏联内)生长最快,中游次之,上游最慢。在渔获物中全长1.8-3.4米者为主,占 总渔获量的80%。性成熟较迟,最低年龄16龄,全长约为2米,体重约为40公斤。卵大,卵径为2.5-3.5毫米怀卵量因个体而异。体长2.2-2.7米的个体平均怀卵量300万粒。卵黄 褐色,粘性,卵粒常粘附于砂砾上孵化。产卵期为5月底至7月初。仔鱼孵化期 短,当水温为15-17℃时,受精卵7天即可孵化。仔鱼在卵黄囊尚未吸收殆尽便可主动摄食,此时全长约20毫米。仔鱼以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 当年生幼鱼以摇蚊幼虫、虾类幼体和昆虫幼体为食。它出生的第二年转为以鱼类为食,食物以鲍亚科鱼类为主,其次是银鲫鲫、 保护措施 增加天然资源量, 在适当的时候建立人工孵化放流站,提高黑龙江鳇的繁殖孵化率和幼鱼成活率,向江河、湖泊、水库大量放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