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褐黄扁魟 |
释义 | 分类信息中文名称 褐黄扁魟 拉丁名称 Urolophus aurantiacus Muller et Henle 英文名称 sepia stingray, round stingray 地方名称 \\ 作者单位 \\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鲼形目 拉丁目名 Myliobatiformes 中文科名 扁魟科 拉丁科名 Urolophidae 中文属名 扁魟属 拉丁属名 Urolop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体盘菱形,前缘微凹,与吻端成65°;前角广圆,后角圆钝;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2~1.3倍,最宽处在体盘前半部。吻端呈窄三角形,吻长等于体盘长的1/4弱,比眼间隔大2.0~2.2倍。眼大,突起。吻长为眼径2.2~2.4倍,眼径几等于眼间隔或稍小,眼径大于喷水孔长径。鼻孔小,前鼻瓣连合为口盖,几伸达上颌,后缘微裂;中部微凹。口小,波曲,口前吻长为口宽的2.1~2.2倍;腭膜凹入,后缘流苏状;口底乳突3个。齿细小,具三角形齿尖,两颌齿28~30行。鳃孔小,5个,等距,最后1个最小。 皮肤光滑。无背鳍和臀鳍。尾部粗短,体盘长为尾部长的1.3~1.5倍。具尾刺,头长为尾刺长的1.7~2.4倍。尾鳍发达,长椭圆形,最宽处几等于喷水孔长径,尾鳍宽大于尾鳍长1/4。胸鳍广圆。腹鳍近长方形,宽而钝。鳍脚平扁粗壮,长约为头长之半。体背纯褐色,腹面白色。沿岸浅水底栖小型鱼。怀孕雌体子宫壁密布长绒毛状突起,富含血管,早期胎儿具外鳃,由此吸取营养液。 分布东海、台湾沿岸海域;日本,朝鲜。 ****尾鳍发达,尾部较体盘长略长些,但也有些种类略短些,尾部上方有1~2枚强刺,尾鳍宽至少为其长的1/4。刺的两侧有锯齿缘,刺的前面具一小形背鳍,成体往往消失。腹鳍小,外角圆钝。体盘宽稍大于长,约为长的1.5倍。尾从泄殖腔中央至尾端距稍短于对吻端距。口底具5~9肉质叶。齿小数多,10~12行在使用。体光滑,但在中央带和肩区常有粗糙小刺。尾短,尾长小于尾至口间距的1/2;体盘长为尾长的1(1/3)~1(1/2)倍,体无斑点,喷水孔大,为眼径的1(2/3),背部褐色,腹面白色。 习性生活习性 \\ 繁殖习性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