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蟹颤抖病 |
释义 |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主要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引起。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致不吃食,腮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这是由于神经受病毒侵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坏死以至解体的结果。在疾病后期常继发嗜水气单胞茵及拟态弧茵等感染,使病情恶化,肝胰腺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河蟹颤抖病在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自1997年以来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3月至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3克的蟹种至300多克重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 的水体甚至绝产,是当前危害河蟹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不仅侵袭鳃、肠、肝胰腺、肌 肉、且侵袭心脏、神经等要害器官,因此治疗必须采用三步曲治疗法,才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