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中医院脉管炎康复中心 |
释义 | 疾病认识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是一种较顽固的血管疾病,并不是血管壁本身的一种炎症表现,与细菌感染没有关系。中医学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归于“脱疽”范畴。《黄帝内经》对周围动脉病的认识是这样写的:“发于足指,名日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对脱疽后期的症状特点、预后判断、治疗方法的描述颇为准确。特别是手术切除(急斩),为后世所沿用。《黄帝内经》对周围静脉病也有一定的认识。 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早在两千年多年前的《内经》“痈疽篇”中已有记载。全国各地均有发病,多见于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多见,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于1879年才发现本病,此后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病理变化研究,至1908年才始定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至今已百余年。 脉管炎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如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股动脉、尺挠动脉等,多发生于下肢,约占70—80%。其它如脑、肺、心脏、肾脏和肠系膜等血管被侵犯者,却很少见。被侵犯的动脉呈节段性串珠样,日久呈条索状,形成血栓阻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甚至发生溃烂、坏疽。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祖国医学精述其病因为“元气亏损,肾不调”,肝腑功能失调,脾、肝、心、肾虚损,气血失和,阴阳失衡;寒湿外袭,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外合击,则气滞血淤,脉道阻塞 气滞血瘀,阳气不能下达。 由上可知,《黄帝内经》对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动、静脉疾病,都有相当的认识,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活血化瘀诸方,现在仍有临床价值。《马培之外科医案》曰:“古书谓丹石温补,膏粱厚味太过,……则生脱疽……足跗肿热,足趾仍冷,皮肉筋骨俱死,节缝渐久裂开,污水渗流,筋断肉离而脱。……视其禀赋之强弱,要皆积热所致,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为主。对脱疽的病因、症状预后和治疗均有记载,除内服中药外,还有针灸、熏洗和外用药粉等治疗。现代医学科学尽管很发达,但也只能保守治疗,或手术截肢治疗,给患者带来生活、工作、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医院简介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中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管理兴业”的建院宗旨,“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专科优势”的建院方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实体,形成了医疗事业系统化、科学化的新局面,多次被省、市政府评为省、市级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医院现有近30个专病专科,6个医技科室, 脉管炎专科为我院的拳头科室。其中高、中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30%,设备齐全,拥有彩超、CT、X光机、脑功能动力分析仪、透析机等大型医疗设备30余台, 医院制室规模宏大,先进的设备,为品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医院狠抓科技建设和投入,几年来科技成果硕果累累,8项科技成果先后分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被省列为“九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5项获国家专利,全院累计发表国家、省级学术论文50篇,专著12部。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中医院“中医气血平衡疗法”主治脉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静脉曲张、动脉硬化闭塞症、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足、小腿慢性溃疡、雷诺氏症、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周围血管疾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