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
释义 | 概述河南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于2002年,源于原洛阳工学院1958年成立的热处理实验室、铸造实验室和金相实验室。2007年建设成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是材料加工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和材料学河南省重点学科的重要研究基地,也是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技能和材料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是集实验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从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研究中心。 学校介绍河南科技大学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洛阳工学院与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多科性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位于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迄今已有56年的办学历史,本科教育50年,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发展,形成以工科为主,工、理、管、文、医、农、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科技大学校级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工程材料学”和“金属材料成形基础”两门课程,不断对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理论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因循专业特点实行分类、分层次实验教学”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新理念。初步建立了适应专业特色的由“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组成的“分类、分层次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遵循“基本技能开放、专业实验综合、课外创新提高”的原则,将传统的孤立、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逐步改造成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河南省精品课程《机械工程材料学》为典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不仅锻炼了实验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队伍。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高,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广,以教授和博士为骨干,多年从事实验教学和研究、经验丰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4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2人,讲师、实验师17人;博士28人,硕士16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6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94%;35岁以下12人,占26%,45岁以下36人,占77%;平均年龄39.6岁。 获得荣誉中心教师75%以上先后获得过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20人次获得校、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二等奖。近5年来,中心教师完成省级教改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获省级教改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4项;完成校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18项,其中获校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发表教研论文34篇;建设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各2门;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60多篇,其中312篇被SCI、EI等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申请国家专利76项,获得授权3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项。同时,中心还自制了138个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图文并茂、动画逼真,使得教学内容更鲜活、更直观、更形象,深受学生们的好评。其中,获得河南省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3项。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承担我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工程材料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学》及材料类专业的《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基础》、《耐火材料与工艺》、《金属焊接性》等59课程共计186项实验教学任务,其中基本实验87项,占总数的46%,提高型实验为52项,占29%,研究创新型实验为47项,占25%,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合计占总数的54%。年更新实验项目5%。中心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设施和管理手段,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开放条件,完备的规章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中心实验教学及学生课外创新研究的正常有序进行。 实验教学覆盖我校工学类28个本科专业中的17个专业(方向),涵盖我校1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中的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动力机械及工程等6个。实验覆盖面广、开出率高,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在原有实验项目的设置上扩充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并增设了研究创新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心年承接本科生实验人数达3530人,年总实验工作量达226850人时。 中心位于西苑校区10号教学楼9层(全层)和1号教学楼1-3层,占地面积约6700m2,现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66台套,固定设备资产总值约2568万元。 机构设置目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试样加工室、普通热处理、热处理创新、金相试样制备、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普通金相、材料微观分析、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定量金相和材料创新等10个实验室,拥有10套多媒体实验学系统。 试样加工室安装有多功能小型车床、钻床、砂轮切割机、台式砂轮机等设备10余台套。可进行加工实验教学常用的试样,以及对淬火、回火后的试样进行切割、端面磨平等。 普通热处理的淬火实验室安装有智能数显炉温仪表测控的、两端能同时装出试样的管式电阻热处理炉20台。同时可供40人进行试样的淬火处理。 普通热处理的回火实验室安装有高精度智能数显炉温测控仪表的箱式电阻热处理炉13台,电加热外热式等温淬火炉2台,电加热烘干箱1台、端淬实验装置2套。同时可供多人进行试样的不同回火温度处理及试样的等温淬火实验、端淬实验等。 热处理创新实验室安装有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可控气氛热处理炉、热处理虚拟平台装置各1台套。可对金属试样进行表面感应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热处理操作;可进行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定、加热-冷却组织转变、渗碳等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本室对本科生的课外创新实验全面开放。 金相试样制备的手工磨制试样实验室安装有可供40人同时磨制试样的抛光大理石平台。学生按着试样磨制的操作要领,完成试样的磨制。 金相试样制备的抛光、腐蚀实验室安装有P-2型抛光机20台,可供40人同时进行试样的抛光。试样抛光合格后,可在室内设置的水池处进行试样的清洗及腐蚀,随后用安装在墙壁上的热吹风机将试样吹干。金相试样制备的整个过程到此结束。 普通金相实验室有各类金相、偏光显微镜35台,主要用于材料类专业的金相和岩相分析开放实验教学。 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硬度测试实验室安装有各类硬度计15台,其中,HRD-150型电动洛氏硬度计8台,HB—3000B型布氏硬度计4台,HV-50型维氏硬度计1台,MH-3型显微硬度计2台。可测试不同热处理状态的金属材料及陶瓷材料的硬度。 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安装有37台套先进的第二代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装置,形成局域网络。依据实验教学内容,可同时容纳36人采用实物或虚拟两种形式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另外,也可进行金相显微组织数码摄影及定量金相分析,如晶粒度测定、球墨铸铁金相检验、夹杂物评级、深度或厚度测量、多相面积百分比测定等。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心整合资源,建立了材料创新实验室。该室拥有先进、完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设备、加工、和分析设备,拥有10万元以上设备21台套,价值1580万元。材料制备系列设备:高温烧结炉、非自耗真空电弧炉、10公斤真空熔炼炉、高温热压烧结炉、多功能真空非晶制粉设备、NSM-Ⅱ型旋转式连续晶化炉、非晶甩带机;先进的材料加工、处理设备:JHM-1GY-400B型多功能激光加工机、SZ-100/80塑料成型注射机、SPD250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DK7725FDX型数控线切割机床、VDBF-250型真空扩散钎焊炉、TA1400型焊接机器人、YB32-315型和YB32-100型四柱万能液压机、J53-300T型双盘磨擦压力机、SYS-JC-7.5-9型智能控温渗碳炉、XG-30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装置、等温淬火装置;先进的材料性能测试设备:德国耐驰STA409PC同步热分析仪、日本岛津AG I 250型精密万能材料试验机、美国Gleeble 1500D型数控动态热-力学物理模拟试验机、MMS-1G高温高速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HST100载流高速摩擦试验机、MCF-30型冲蚀腐蚀试验机、淬火介质特性测试系统、PBD-12-4Y型平板导热仪、NHD-02型耐火度测试仪、热震仪、RTW-10型熔体物性综合测定仪、RDS–05全自动炉渣熔点熔速测定仪;国内一流的微观结构分析设备:日本电子JSM5610LV电子扫描显微镜、JEM2100超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德国布鲁克斯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日立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Gatan 691离子减薄仪等。 中心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践条件,成效显著。近5年来,培养的学生完成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31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本科生制作的学术作品获得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第一届、第三届中南地区(港澳地区)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得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6项;“倍佳稀土永磁开发有限公司”创业小组的创业计划获得2006年河南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任建平等同学的部分研究成果被收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Pro/ENGINEER Wildfire2.0 产品造型与模具设计案例精解》 中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注射模具典型结构图例》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