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间城外柳二首 |
释义 | 《河间城外柳二首》是清代钱谦益作品,作品既描写了柳树的清姿雅态,又抒发了作者对柳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作品名称:《河间城外柳二首》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钱谦益 基本信息【名称】河间城外柳二首 【年代】清 【作者】钱谦益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河间城外柳二首(其一) 日炙尘霾辄迹深②,马嘶羊触有谁禁? 剧怜春雨江潭后③,一曲④清波半亩阴。 作品注释①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 ②炙:烤、晒。霾(mai):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动)。《诗经·邺风·终风》:终风且霾——即刮风又夹着尘土(动)。现代汉语只有“阴霾”(名)一词。 ③剧:极。 ④一曲:河流转弯处。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一曲当城下。” 作品赏析历代咏柳诗多矣,立意则各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巧比妙喻,赞美了柳树的婀娜多姿和春天的蓬勃生机;“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移情于物,借折柳送别的习俗以申惜别之情。“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人间有清霜。”(曾巩)借物拟人,嘲讽那般依靠封建特权飞扬跋扈、仗势欺人的权贵子弟。这首诗的立意和表现手法却别具一格。 头两句写城外柳所处的恶劣环境:有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烤炙着它,飞扬浓密的尘土整日里包围着它,这是大自然对柳的摧残。“辄迹深”,点明它长在城外车来人往的大路边。次句写人事对柳的作贱。过路人拴在柳树上的马在奋蹄嘶鸣,放牧在周围的山羊用触角抵着树身,可是有谁爱护它,禁止动物伤害它呢?这一问句,流露出诗人对柳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后两句从反面立意,赞美了城外柳风姿秀出的美质:当一场春雨漫涨江潭后,柳树亭亭玉立于河湾清澄的水波边,青枝绿叶,浓荫如盖,投下半亩大小的荫凉。那时节,城外柳又显得那样婀娜多姿,赏心悦目,实在可爱极了。由此可见,人们糟践冷落它是多么不公平啊!屈节降清、剃发改服的诗人在咏柳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家国身世之感。这首诗语言亲切、底蕴深厚,前两句对后两句起了鲜明的反衬作用,尽管正面描写柳树的只有末一句,依然突现出柳树的清姿雅态,足证“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 作者简介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与温体仁争权失败,革职。弘光时,谄事马士英,任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生平博览群籍,精於史学,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家有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明代史料收集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所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辑有《列朝诗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