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复(并叙)
释义

基本信息

卷 名 卷十五

皇帝纪年 宋神宗熙宁十年

写作时间(西历) 1077年

写作年纪 42岁

王文诰案语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丁巳正月,自潍州至京师,以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改权知徐州军州事,四月出京至任,尽十二月作。【徐州】

写作地点 徐州

精确时间(西历) 1077年1月至12月

写作精确地点 徐州(徐州,京东西路)

诗 题 河 复 , 并 叙

作品原文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

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

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仁圣如帝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题 解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后恢复故道。这次河决不亚于西汉时的“河决瓠子”,那次砍伐了大量的淇园竹子,而这次由于皇上的圣明,神灵的相助,没用一根淇园竹。此诗将两次“河决”对比,有歌颂当朝皇上之意。也反映出作者对灾民疾苦的关心。但有迷信色彩。

注 释

河复:决口泛滥的黄河恢复流向故道,不再泛滥。

澶渊:chányuān,古湖泊名,也是县名;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春秋卫地。

巨野:县名,在山东省西南。

泗:sì,泗水,位于山东省中部,淮河下游第一大支流,因此常淮泗连称。

澶魏:澶即澶渊,魏指澶西邺城一带,古属魏地。楚,指西楚。古彭城(今徐州)为西楚。《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集解》引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澶州:地名,今濮阳一带。

彭门城:徐州城,此时作者任徐州知府(太守)。

既止:已经停止。

庶几可塞乎:差不多可以堵塞决口了。

歌之道路:在道路上歌唱它(《河复》一诗)。

以致民愿而迎神休:而使老百姓的祈愿和迎接神灵的活动停止。

盖守土者之志也:大概是当地的地方官们所希望的。

元光、元封间:西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元封元年(前110年)间。

河决瓠子: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在东郡濮阳瓠子口(今濮阳县西南)决口。瓠,hù。

恣:zì,任意。

鳣:shàn,大鲤。

万里沙:正义括地志云:“万里沙在华州郑县东北二十里也。”

封禅:fēngshàn,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此指汉武帝刘彻曾封禅巡祭山川一事。

初遣越巫沉白马:当初(黄河决瓠子时)派遣越地的巫师以沉白马来祈祷河神;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女的叫巫婆,男的叫巫师。《史记·河渠书》:“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

河公未许:河神未答应(停止泛滥的要求)。

薪刍:xīnchú,柴草。

吾君:我们的皇上。

唐尧:中国古代圣明帝王“尧舜”中的“尧”,“尧舜”即“唐尧虞舜”。

帝遣风师下约束:天帝派遣风神下界控制(因决口南流的黄河水)。

北流夜起澶州桥:夜里从澶州桥起往南泛滥的黄河水改向北原河道流。

渌:lù,清澈。

神功不用淇园竹:因神灵的功劳(或神灵功能强大),不再像河决瓠子时使用大量的淇园竹子。

楚人种麦满河淤:楚地(今徐州一带)的人在黄河泛滥过后淤成的滩地上种满了小麦。

仰看浮槎栖古木:抬头看见洪水曾经冲过来的木筏挂在古树上;槎,chá,木筏。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