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合隆古大厝
释义

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有一座建于1911年的气势恢宏、建构别致的“合隆”古大厝,古大厝的主人黄汝碧(1880-1931年),名白玉,字汝碧,系近代著名慈善家。

黄汝碧的父亲黄清英,生有五个儿子,一个个生得眉清目秀,文质彬彬。尤其第四子黄汝碧最英俊潇洒。黄汝碧五岁时,一个经营海运生意的峰尾老板没有儿子,他与黄清英商量,买汝碧回去抚养。谁知命运多舛,老板在一次海运时遇难身亡。老板娘改嫁他人后生了两个儿子,有了亲生儿子,黄汝碧便成了累赘,受尽老板娘及其后夫的百般虐待。黄汝碧十一岁那年,不期然在山腰街头遇到黄清英。看见面黄肌瘦的儿子,听罢儿子的诉说,黄清英心如刀绞,父子俩抱头痛哭。黄清英回家后,立即变卖家产,将黄汝碧赎回。后来,黄清英夫妇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把孩子们拉扯长大,并为他们娶上媳妇。

黄汝碧的妻子庄悟妹,勤劳贤惠,夫妻恩恩爱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由于家里穷,岳父家及一些亲戚时常冷落他们,白眼相待。黄汝碧在心中暗暗发誓,倘若有一天发家了,一定要建一座漂亮的大厝。他还发愿,有钱之后,除了家中的生活所需之外,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穷苦的乡邻。

黄汝碧夫妻具有经商才能,他们从经营豆腐店做起,积累了一点资金后,渐渐发展到贩卖布匹,并与台湾多家商行有商业往来,还在前黄村开设“合隆”典当行,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东了。发迹之后的黄汝碧不忘当初的誓言,除了热心公益事业、救苦扶贫之外,并于1911年秋大兴土木,历时三年多,建成了这座规模浩大、建筑别具风格的“合隆”大厝。

这座“合隆”大厝坐北朝南,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共有36间房屋(包括楼房),总长44.5米,宽35.7米,占地1588.7平方米。

东面前方是一道高大的围墙,从最东面的围墙大门进去,便踏上砖埕;紧挨围墙边有个“前花园”,曾聘花匠栽植玉兰、百合、玫瑰、琼花等,四时繁花似锦,焕彩流芳。砖埕的前面是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燕尾翘脊的“二进五间张”的皇宫式大厝。檐沿下,白灰与彩瓷雕塑着众多的人物山水、花卉树木、飞禽走兽等,形象毕肖,情态动人,外面用透明玻璃框加以保护。踏上台阶,跨入大门,正中的大门两侧镌刻着近代著名书法家黄朝栋撰写的对联:“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司马光家训积德当先”,形象地概括了黄汝碧的处世为人。

大门两旁分别镶激着四幅用辉绿岩镂刻的黄朝栋的工笔画“梅兰松竹图”。大门左右侧各有一个侧门,门额上分别有“居仁”、 “由义”的石刻。当年平时大门通常是紧闭的,均从两侧边门出入,若逢盛事节日,方启开大门。穿过天井再上厅堂,正中悬挂着一幅“黄山迎客松”的山水国画,两旁对联仍是黄朝栋的手笔:“知心人到话相投,得意客来情不厌”。整座大厝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之中,不失大气壮观。

隔开一条2.5米宽的大巷路,就是西面部分:分别由“下馆”、“小洋楼”、“三间张”大厝组成。“下馆”与“三间张”前面均有一个砖埕,三面围墙与东面部分隔开,又以围墙边门相互勾通。“下馆”西南面有个大门,最西面留个天井,内有二房一厅;往西间隔一条0.5米宽的小巷,就是“三间张”大厝;北面与“小洋楼∷厝埕联壁。“小洋楼”因门窗等仿效西洋建筑而得名,它的东面壁也就是东面“五间张”大厝西后厅连接的跨巷骑楼壁。另外还在“五间张”下厅角房的翘脊下开一个小门,内通阁楼,外延一个跨卷厝埋与“下馆”厝埕、 “小洋楼”厝埕、跨巷骑楼厝埕等彼此串联勾通,布局严谨,建筑独特,蔚为奇观。

黄汝碧的故事已成历史,但“合隆”古大厝以其特有的文化意蕴和古建筑艺术为后人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并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