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雪松 |
释义 | (1918-1949)四川高县人,又名永柏、柏林。笔名蜀英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其父是闻名川南的书画家。1932年,从高县罗场小学毕业后,考入县城叙南中学。善于独立思考、性格刚毅、仗义执言、勇于同邪恶作斗争。1934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同学中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和传阅进步书籍,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中学毕业后,弃文习武。1936年春,考入川康绥靖主任公署陆军教导总队,分配在第三大队。193年秋,随第三大队全体学员调到省办的全川中等以上学校寒假战时训练团受训。积极宣传坚持抗战,反对乞和投降,与国民党三青团特务学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战训团结束后,到武汉,在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下属的电影工作队。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到桂林,与当地的抗日宣传队并肩战斗。1940年,他领导的电影队,被调到浙江金华的第三区工作。1941年7月,到桂林,在临桂县立中学任国文教师,利用讲坛积极宣传新文艺思想,介绍高尔基、鲁迅以及当代进步文学家、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组织学生办墙报,搞歌咏比赛,排演话剧等文艺活动。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学校解聘。1946年,历经坎坷到重庆,在海棠溪孙家坡第五军官总队任上校教官,兼《五总》月刊总编辑,常向进步作家、专家、学者约稿。同年7月,退役后到成都,与李荫枫、李子伯等取得联系,准备发动地方组织,举行武装起义,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四川。后到南充等地进行活动。1947年10月9日,因事泄在重庆被捕。与李子伯、肖中鼎、李荫枫等被押往重庆白公馆监狱。他严词拒绝“自首便可获释”的条件。4月,被转囚渣滓洞楼下五室。他为人正派,刚直不阿,办事果断,被推为室长。1948年11月,与其他难友一起,秘密发起并组织了“铁窗诗社”,利用放风的短暂时间,与各室爱好诗歌的难友联系。他写有《灵魂颂》、《海燕》、《迎接胜利》、《你等待着我吧》等诗,把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对敌人残暴的仇恨均倾注在诗章里。1949年10月24日,与李子伯、肖中鼎被国民党行辕军法处提审,企图以“共匪”罪名枪杀。在审讯中,他们否认“武装暴乱”之事,坚持自己是爱国知识分子。法官无罪可判,只得送回渣滓洞关押。11月27日深夜,国民党特务对渣滓洞的革命者实行大屠杀。他用身体挡住倾泻而来的枪弹,掩护难友破窗突围,英勇就义。1950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中共重庆市委根据其生前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