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禾谷镰孢菌 |
释义 | 概况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又称禾谷镰刀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 它有分生孢子(无性孢子)和子囊孢子(有性孢子)2种孢子。分生孢子呈镰孢形,有隔膜2-7个,顶端钝圆或略微收缩,基部有明显的足细胞,大型分生孢子,分隔明显,多数有3个隔膜,大小为(3-6)μm×(25-72)μm。小型分生孢子极少或没有,无厚膜孢子。 子囊壳散生病部表面,卵形至圆锥状,紫黑色或深蓝色,大小约为(100-250) μm×(150-300)μm。子囊孢子由子囊中释放,子囊无色,呈棍棒状,大小为(8-15)μm×(35-84)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呈纺锤形,两端钝圆,大小为(3-6)μm×(16-33)μm,多为3个隔膜。 致病能力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能侵染小麦(Triticum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水稻(Oryza sativa)、燕麦(Arena sativa)等禾谷类作物的穗、茎、茎基部和根部等部位,引起穗腐、茎腐、茎基腐和根腐病等病害,也能侵染其他植物。 侵染循环禾谷镰孢菌侵染宿主通常是通过孢子进行二次侵染。在自然条件下,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病菌越冬后在各种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孢子。在大麦、元麦与小麦混栽地区及东北春麦区,分生孢子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在春季温暖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子囊壳开始形成和发育成熟并释放出子囊孢子,孢子释放后,借助风、雨进行传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