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尔尼姓 |
释义 | 布尔尼布尔尼、博尼,读音作bù ěr ní(ㄅㄨˋ ㄦˇ ㄋㄧˊ),满语为Bulni Hala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布尔尼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居尼马察地区(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在清朝中、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布尔尼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布尔尼氏,满语为Bulni Hala,世居尼马察地区(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初期漠南蒙古林丹汗之孙布尔尼,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满满清王朝在清朝建立初期通过怀柔为主、军事为辅的手段,征服了整个蒙古,并通过安抚和重用蒙古王公贵族,大大加强了对蒙古人民的统治。但是,满清朝廷漠南蒙古的征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碰到过漠南蒙古的一系列反抗,其中,“布尔尼之变”就是史记重要的一笔。 孛儿只斤·林丹汗氏蒙古最后一位大汗,他的长子孛儿只斤·额哲因病去世以后,其弟孛儿只斤·阿布奈袭为亲王。但是,由于孛儿只斤·阿布奈对先人的耻辱耿耿于怀,多年不朝见满清皇帝,所以满清朝廷将其革职下狱,囚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孛儿只斤·阿布奈有二子,长子孛儿只斤·布尔尼,次子孛儿只斤·罗不藏。孛儿只斤·布尔尼被满清政府指定袭为察哈尔蒙古亲王。 布尔尼在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毅然举兵反清。但起义不到两各月即被满清政府镇压,布尔尼各弟弟罗不藏率众逃走。按清朝官方记载,科尔沁亲王沙津亲率骑兵追上,将布尔尼、罗不藏二人逐一射死。 而在民间一直传说:“布尔尼并没有死,而是躲到了察苏图查干乌拉。” 在布查因浩特格尔(今扎鲁特旗荷叶哈达嘎查东南),布尔尼曾在那里安营扎寨; 在奥伦兆哈(灶)(今扎鲁特旗毛道嘎查附近),布尔尼在那里挖了很多行军灶以迷惑清军,让追兵以为他的军队还有很多,最后清军真的追到那里就撤退了; 在甘珠尔山(今扎鲁特旗玛拉噶嘎查东),布尔尼在那里曾狩猎,并到套干本布仁(今扎鲁特旗赛汗塔拉嘎查东)露宿; 在布顿莫都(今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哈丹嘎查南),有布尔尼当时种植的树,并说“当这棵树的枝叶长到地面的时候,我将回来。” 还有人说布尔尼逃走的时候扎鲁特旗的将军公爷(这位公爷驻地在今开鲁县和平乡公营村)曾赞助他一匹好马,并嘱咐他到了察苏图查干乌拉后放回。但是这匹马回到家乡的时候被人看到它腋下的一双翅膀。因此当场死亡。 在许多自称为布尔尼后裔子孙的蒙古族人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布尔尼氏,后多冠汉姓为布氏、簿氏、卜氏等。 郡望堂号郡望察哈尔: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宋、元两朝时期称察哈尔路,归属察哈尔万户所辖,其时地域包括河北、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区。察哈尔建省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治所在张家口(时称张家口厅,原名张垣)。张自忠将军曾任察哈尔省主席。在清朝时期,察哈尔不是一个省,而是叫“张垣特区”。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察哈尔改为察哈尔特别区,有六个旗和十一个县,即张北、多伦、沽源、商都、宝昌、康保、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 察哈尔成为一个省,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划入绥远省,并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划入以下十县:宣化、赤城、万全、怀来、蔚县、阳原、龙关、延庆、怀安、涿鹿,全部的旗隶属于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省自1937~1945年被日寇占领并成为德穆楚克栋鲁普领导的日控制区蒙疆的一部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冯玉祥将军和吉鸿昌将军在张家口成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1952年,察哈尔省废设,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也有部分地区划入北京市和河北省。 堂号暂无 历史名人孛儿只斤·布尔尼:(生卒年待考),蒙古族,漠南蒙古林丹汗之孙;蒙古察哈尔人(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察哈尔)。著名清朝初期察哈尔亲王,蒙古族布尔尼氏得姓始祖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