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释义 | 简要概况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2009年8月3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在北京组织召开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专家论证会议。总装备部司令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部基础司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与专家出席会议。论证专家组由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报告,进行实地考察,并仔细听取了实验室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相关情况的介绍。专家组认为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科研积累;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相关研究,目标明确;实验室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总体规划合理;研究方向设置合理,符合实验室发展需求;重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主管部门与依托单位积极支持实验室的建设。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并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依托国防科研机构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加强国家科研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探索军民结合科研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对建立新的军民结合科研管理体制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揭牌成立2009年12月1日上午,我国在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研究领域实验室确定了航天重力生理学、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向。实验室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航天医学基础应用研究,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承担建设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该实验室能够充分利用航天员中心的人才、设备、技术、信息、成果等资源优势,针对微重力、空间辐射等航天特因环境导致的危害航天员健康的医学问题,开展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发展健康维护技术与手段,降低航天飞行的医学风险。 学术影响长期以来,航天员中心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牵引下,积极构建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学科体系,建立了一系列具有航天医学特点的实验模型,探索出了研究方法,建设了天基、地基环境条件和设备设施,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学术团队,在揭示航天医学问题的本质和发生机理、航天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发展防护措施和确保航天员健康工作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为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进行了大量技术储备。 科研支撑实验室目前确定了4大研究方向、拥有10名首席科学家,5000余平方米科研场地和价值近40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 交流合作实验室与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