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布袋木偶
释义

简介

英文经常使用sock puppet。不知道这个词的起源。如果找一个中文完全对应的词是 布袋木偶 。 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据《漳州府志》载,龙溪地区宋代已有傀儡戏。清中叶后,布袋木偶兴盛,至抗日战争前,龙溪、漳浦、海澄、长泰等县,乡乡有专业或业余戏班。长久以来,它与闽南人民血肉相连,成为其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袋木偶戏

布袋戏的特长是演员用手指直接操纵,因而动作节奏明快,迅捷有力。龙溪布袋戏以演武戏见长。偶头是其结构的主要部件,雕刻家徐年松、徐竹初父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仔细研究戏剧各行当、角色的脸谱,结合自身体验与艺术素养,雕绘出许多深刻体现典型性格的偶头,善恶忠奸,千姿百态。指掌功夫又是其表演艺术的关键,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概括、夸张而又真实,而"反套"(表现偶人"背手")和"飞套"(偶人飞出,或腾空、或跃墙,套入另一只手)的操纵技巧,更令人惊叹。布袋演员有三个"自我"--演员、角色、偶人,常双手同时搬演两个以上角色,一心多用,呼应自如,足见其难度与演员的功力。

来源

约起源于清代中叶。又名“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称为“掌上班”。它是将木偶套在艺人的手上进行表演。体积小(布袋长约七寸左右),操纵灵活,演武戏的速度,比真人的动作快得多,刀枪招架也比真人演得勇敢。大多演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再加动作活泼,所以最为儿童们喜爱。所以布袋木偶,亦是一种很好的儿童玩具。过去常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北京的“耍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戏”、江西南昌的“被窝戏”等,均属此类。

引用信息

吴山 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第782页

在网络世界里,中文经常使用的是

马甲

〈方〉背心...... 来源:汉语倒排词典

贝类,又名江瑶......来源:唐诗百科大辞典

汉族服饰。即坎肩。其初穿于袍套之内,上多纽扣,解脱方便,可免脱换外衣之累。后服于外,俗谓之“十三太保”......来源:中国服饰大典

即背心。来源:中国服饰大典

清代盛行的服装。男女皆用。又称背衣、坎肩。无领无袖,长及腰......来源:中华文明大辞典

中国古代用于保护战马的专用装具。又称马铠,商周时期的皮马甲用于保护驾车的辕马,由保护马头......来源:中华国粹大辞典

也叫背心,北方称“坎肩”,清代男子穿在外面......来源: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即和尚坎肩......来源:中国豫剧大辞典

无袖之上衣。即背......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亦称“马铠”。古代用于战马的防护装具。可分两类:一类是用于驾战车的辕马,多见于车战为主的商周......来源:军事大辞海·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