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语别史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郜元宝 著

出 版 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9-1版 次:1

页 数:363

字 数:302000

印刷时间:2010-9-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32862542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信念的纠葛包括母语的陷落、同一与差异、“工具”与“本体”、音本位与字本位、百年未完的命运之争等内容,下篇为文体的试验包括“胡适之体”与“鲁迅风”、“二周”文章、周作人的语言论述等内容。

本书可供相关研究人员阅读或参考。

目录

总序

自序:“研究语言”和“经历语言”

上编 信念的纠葛

一、母语的陷落

1.不平等的“语言接触”:从特征比较到优劣判断

2.知识分子对汉语言文字普遍的失望

二、同一与差异

——现代汉语的现实构造与未来信念

1.世界共同语和民族国家语言

2.“现代汉语”诸要素的内在紧张

三、“工具”与“本体”

——现代汉语的功能与本质

1.语言沦为工具

2.母语对文学的支配

四、音本位与字本位

——中国文学中的“说”与“写”

1.听汉语说话

2.言文分离的基本判断

3.对各种解决方案

4.德理达和郭绍虞

5.字和音

6.对立与和解

五、百年未完的命运之争

1.研究语言·体验语言

2.汉语现代化问题:回到起点

3.政治目标与文化自觉:汉语改造运动的双翼

4.一些具体方案

5.鲁迅的语言之路

6.再说“文白之争”

7.几个值得注意的人物

8.“音本位”诸问题:口语·方言·腔调

9.百年争辩,远未结束

下编 文体的试验

一、为什么粗糙?

1.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忽略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2.应重释“文学革命”与“语言革命”之关系,并阐明中国文学“古今之分”,就语言文字而论。乃“精粗之别”

二、“胡适之体”与“鲁迅风”

三、“二周”文章

1.概念之同

2.内容之同

3.诗与真的分野

4.智与情的偏重

5.“口语本位”与文言因素

6.“腔调”与“反腔调”

7.赎罪之文“离美渐远”

四、周作人的语言论述

1.资格、体认与核心概念

2.语文论述之矛盾与文章特质之关系:欧化与口语

3.重思想轻文辞: “采纳古语”的二元标准

4.摈弃“古今骈散”的“音乐性”:“腔调”问题

五、1942年的汉语

1.1942:新的文学群落的崛起

2.新“打扫”:一个既新又旧的语言传统的确立

3.白话文:在自我反省中成熟

4.“给他们许多话”: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

5.结语:中国文学语言的一次短暂的凝定

六、“次殖民地”·“语言游戏国”

七、文体学的小说批评方法

八、汉语的被忽略与汪曾棋的抗议

九、声音、文字及当代汉语写作

十、李锐:“自己说话”及其限度

十一、孙甘露:酿造语言的烈酒

十二、韩少功:超越修辞学

十三、王蒙文体之一:戏弄与谋杀

1.在刺作家的虚拟化抒情

2.在乌托邦:语言一元化运动

3.指涉语言的语言游戏

4.迷狂语言中存在的丢失

5.在快速说话的语言热症

6.反写作:卫护纯洁的虚无

十四、王蒙文体之二:说话的精神

十五、离开诗

十六、中国作家的“外语”和“母语”

十七、指尖上的汉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