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旱稻175
释义

旱稻175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选育的旱稻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旱稻175”系东北早熟粳型水稻“塞2”为母本与云南地方陆稻“班利一号”父本杂交,经多代水旱交替选择和多点鉴定育成。1984年于北京做杂交,1985~1988年采用系普法和混合法交替选择和水、旱田轮换培育,结合北京与海南异地繁育,1989年至F6代,其中编号“89D5”株系在北京旱地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并已基本稳定。1990~1999年对该品系进行产量鉴定、品种比较和小面积全国多省区多年引种示范,表现抗旱,耐瘠,生长势强,结实率高,产量较稳定,一般亩产300~350公斤。同时进一步去杂除劣至纯合稳定品系,定名“旱稻175”。

2000~2002年参加国家旱稻区域试验西南组区试。2003~2004年参加贵州省旱稻区域试验。

常规粳型陆稻品种。贵州直播旱作全生育期一般125~140天。抗旱性、耐瘠性较强,生长较繁茂,茎秆较粗壮,叶片较宽长,叶色较浓绿,株高一般80~100厘米,亩穗数15万左右,穗长16~20厘米,颖花数95~115,结实率80~85%,千粒重26~28克,椭圆型,红颖尖,成熟时谷壳深黄,较易落粒。米质主要指标:出糙率76.58~80.0%,整精米率56.8~64.4%,垩白米率38~44%,垩白度1.9~5.2%,胶稠度68~83mm, 直链淀粉12.56~14.05%。

旱稻175在贵州省作陆稻种植,表现生育期适宜,与对照巴西陆稻相当,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增幅5~18%,亩产达250~300公斤,株高适中,生长繁茂,幼苗顶土力强,分蘖力较强,抗病性、抗寒性、耐瘠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与适应性,米质优良。但叶片略披散,植株遇高肥水有倒伏现象。

栽培技术要点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一般4月下旬~5月上、中旬旱直播,播种量条播5-7公斤/亩,行距26~30厘米,播深2~3厘米;点窝播4~5公斤/亩,行窝距28×16厘米,每窝播种谷5~10粒,播深3~4厘米。播前用适于旱稻的种衣剂拌种,以达到种子杀菌消毒和防地下害虫及鼠雀为害之目的。播后至出苗前,用“旱稻除草剂1号”28%乳油或农思它12%乳油或丁恶混剂20%乳油250~300毫升/亩,兑水60~80公斤地面喷雾,以控制杂草。稻苗生长期间遇杂草及时人工拔除。底肥亩施多元复合肥如三元复合肥(15-15-15)15~20公斤,或磷酸二胺10~15公斤加尿素3~4公斤,另亩施硫酸锌1~1.5公斤,提倡增施农家肥以减少化肥用量。追肥2次:亩施尿素分蘖至拔节期7~8公斤,孕穗至始穗期4~5公斤。全生长期依赖雨养,有灌溉条件的,遇旱时尤其孕穗至灌浆期遇旱,宜及时灌溉1~2次。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成熟时及时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贵州省大部及周边邻省部分地区的山区和丘陵区旱地或易旱水稻田旱直播旱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