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豚螺 |
释义 | 动物界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腹足纲:Gastropoda 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 马蹄螺总科:Trochacea 海豚螺科:Angariidae 海豚螺属:Angaria 基本信息学名:Angaria delphinus Linnaeus,1758 中文名: 海豚螺* 中文拼音: HǎiTúnLuó* 分类等级: 种 概述: 原始属名 Turbo 模式标本产地 东印度群岛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 不祥 CITES公约级别 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是 异名信息Turbo delphinus,Linnaeus,1758Angaria delphinus ,R?ding,1798 描述董正之:2002:形态描述 形态特征 壳体中型,侧面略呈“多棱轮形”,壳高30mm,壳宽35mm,壳质厚坚。壳面灰白色,有的标本壳面稍带紫红色,或在壳口外缘带有紫红色。螺层5、6层,各螺层从壳顶至体螺层上面平坦,其层面具由小“鳞片”组成的螺肋,缝合线深。螺层边缘环生4、5个至6、7个厚扁棘突,上部隆起,其余部分较平,棘突由“鳞片”组成,上、下部“鳞片”较大,中空,中部“鳞片”较小,部分可见空隙。螺旋部中层偏上处环生几个较大的中空棘突,周围为“鳞片”细肋;体螺层中部环生几个较大的中空棘突,其下方具1、2行至3、4行棘突肋,周为“鳞片”细肋。底面隆起,环生许多“鳞片”细肋。螺轴稍弯,轴唇向下延伸,末端尖,与底部棘突重合;外唇略薄,内壁光滑,具虹彩亮泽。脐部宽大并内凹,环生5、6条“鳞片”肋,其较大“鳞片”突出,稀疏分布,邻间为细小“鳞片”,脐孔位于中央,大而圆。 董正之:2002:生物学描述 生物学特性 暖水性强,主要栖息于热带珊瑚礁海域,亚热带海域也有发现。主要生活于潮间带,水深5—10m的潮下带也常见,几十米浅海少见;在潮区有一定数量,多生活于海藻茂密处,壳上常附着海绵。 董正之:2002: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海豚螺是一个多形性或多态性种,其棘突和鳞片型螺肋的结构和分布状况以至壳色等,均显示出多样性与复杂性。海豚螺在1758年为林奈订成新种后,于热带海区屡有采获,由于某些分类学者在实际鉴定中忽略性状复组的综合标准,偏认于单一性状的非本质变异,以至订列出20多个同物异名,是马蹄螺类中异名最多的种类之一。1938年,Adam et al.根据马来群岛的标本整理了海豚螺的异名,使海豚螺的真貌已较清楚。然而,吉良(1954)报道了海豚螺的同域亚种 Angaria delphinus nodosa,与动物学亚种订立的异域规则相左;Abbott et al.(1983)和Springsteen et al.(1986)在海豚螺种名之下列出一些“型”(form),后者共列出8个“型”,大都为差异不大的量度标准,或根据色泽变化或棘突较弯,脐孔较深等,进行“型”的划分。我所从南海海域采到的20号98个标本中,就存在色泽、棘突弯度、脐孔深度等个体差异。著者认同分类学研究中变异分析、数值分类与基因分类的重要性,但就“型”的使用上,据1953年第十四届哥本哈根国际动物学会议所修订的国际命名新法规规定:在1960年以后发表的变种(variety)或型(form),均不能成立。 董正之:2002: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本种形态特异,属奇形螺类,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董正之:2002:其它信息 标本采集地 广东上川岛;广西涠洲岛;海南新盈、文昌、琼海、新村、三亚、西沙群岛。 图像文献董正之. 2002. 《中国动物志》 第二十九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1-210.R?ding. 1798. 不详.:71.Linnaeus. 1758. 不详. : 76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