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因里希·勃鲁宁 |
释义 | 1930年3月继任魏玛共和国的总理。 在一战时是一名机枪连的上尉,曾获铁十字勋章。因在国会中表示出的头脑冷静、保守稳健的观点颇受施莱彻尔将军的好感。 当时德国陆军向总统冯·兴登堡提出新总理候选人的时候,希望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忠诚廉洁、性格稍许有些严峻的勃鲁宁能在德国恢复稳定的议会制制度,把国家从越来越萧条的经济恐慌和政治混乱中拯救出来。然而,勃鲁宁在这样努力的时候,不知不觉为德国民主政治掘了坟墓,从而无意中为阿道夫·希特勒上台铺平了道路,这是一个用心善良、具有民主思想爱国者的悲剧。 为了使他的财政计划获得强制性通过,勃鲁宁在1930年7月要求兴登堡解散国会,在9月14日举行新的选举。在这次选举中,希特勒的纳粹党从国会中位于第九的最小党一跃成为第二大党。从此以后,勃鲁宁想在议会中获得多数便更加困难了。 在1932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勃鲁宁曾设想争取除了共产党以外的各大政党的同意,对德国宪法做一番根本的修改:打算取消1932年的选举,由议会两院的三分之二多数表决将兴登堡总统的任期延长。此后,由议会宣布由总统摄政,总统死后,由皇太子的一个儿子重登霍亨佐伦王室的宝座——勃鲁宁想通过这样的复辟计划置纳粹党作为政治力量于死地。 不过,兴登堡总统对上述方案表示否定。1932年1月7日,勃鲁宁同希特勒会谈,表示如果纳粹党同意延长兴登堡的任期,他本人愿意向总统提出由希特勒来继任总理。 由于纳粹党又在此事上作梗,兴登堡不得不参加一场激烈的竞选活动,他对勃鲁宁处理此事的方案颇为不满。而在不久之前,他还说过勃鲁宁是“俾斯麦以来最杰出的总理”。 舆论认为,在兴登堡获得连任以前,勃鲁宁和格罗纳将军必须执政,而在选举结束后,他们的用处也就完了——历史证明了这一观点。 不过,勃鲁宁,一个曾经严峻古板的天主教领袖,为了能让年迈的兴登堡连任,日夜不停地工作,这个向来待人公平的共和国总理此时毫不客气,征用了国家广播电台,这是对于作为竞选人之一的希特勒的极大的打击。在这次1932年3月13日的选举中,兴登堡以49.6%的得票数 力压希特勒的30.1%,获得多数。但是由于没有获得绝对多数,第二次选举必须举行,兴登堡仍然获胜了。 勃鲁宁虽然使兴登堡获得连任,但后者根本不买他的账。借在“关于由国家付出优厚的赔偿后接管东普鲁士某些破产的容克庄园、把它们分配给无地农民”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兴登堡与1932年5月19日要求勃鲁宁辞去总理职务。第二天,勃鲁宁就向他递交了辞呈。 对这一过程,希特勒后来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他5月18日的日记中曾有如下生动的描述: 当我从慕尼黑回到柏林的时候,复活节气象依然未消,不过对于勃鲁宁一个人,冬天似乎已经来临。可笑的是,他还不知道。他找到不人参加他的内阁。耗子都离开了快要沉没的船(这里指魏玛共和国)。 后来,施莱彻尔成为勃鲁宁的继任者,即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任总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