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洋二号卫星 |
释义 | 海洋二号卫星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主要用于探测海面风场、温度场、海面高度、浪场、流场等,以获取全球海洋风矢量场和表面风应力数据及全球高分辨率大洋环流、海洋大地水准面、重力场和极地冰盖数据。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 海洋二号卫星 - 简介 国家海洋局早在2001年即开始开展海洋二号卫星的关键技术预研和卫星综合立项论证工作,2007年1月海洋二号卫星工程获得国家的立项批复。 海洋二号卫星是中国最为复杂的对地遥感卫星之一,它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实现同时对地观测,电子兼容性复杂,对地天线多达16副,且卫星具有中国遥感卫星中最高精度的测定轨能力,通过采用GPS、多普勒测定轨系统(DORIS)和激光测距三种精密定轨手段,使轨道的确定精度达到厘米量级。 海洋二号卫星在轨运行之后,将与在轨运行中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分别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将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构成空间立体监测系统。 海洋二号卫星的研制,推动了中国卫星研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其成功发射及投入使用,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中国对地观测卫星的调查和监测能力。 海洋二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负责研制。此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4次发射。 海洋二号卫星 - 相关背景2010年2月24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洋二号卫星整星转正样阶段评审会。来自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科院空间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卫星中心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成立了以徐福祥总师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评审组听取了航天五院进行的HY-2卫星初样研制和质量总结报告及HY-2卫星正样设计报告,并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查。经讨论和质疑,评审组认为HY-2卫星按研制技术流程完成了初样阶段的研制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设计并得到了验证,质量和技术状态受控,质量问题已按标准归零,技术状态更改符合要求,因此一致同意HY-2卫星整星转正样阶段通过评审。 根据卫星研制程序,HY-2卫星转正样阶段通过评审后,将开展正样阶段的研制工作,进行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试验。按照正样研制计划,HY-2卫星将于2011年4月份完成卫星的出厂测试和评审。 海洋二号卫星 - 研制突破的关键技术一是卫星集主动、被动遥感,高灵敏度接收、大功率发射,多种观测手段为一体,综合观测能力国际领先; 二是突破大旋转部件动静平衡测量及控制技术; 三是突破大扰动下高精度姿态控制技术; 四是突破微波遥感电磁兼容系统设计分析控制及验证技术; 五是突破卫星活动部件长寿命的设计验证技术; 六是卫星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卫星控制系统平台产品国产化率超过99%。 海洋二号卫星 - 主要技术指标HY-2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以及DORIS、双频GPS和激光测距仪。 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倾角99.34度,降交点地方时为 6:00 am,卫星在寿命前期采用重复周期为14天的回归冻结轨道,高度971km,周期104.46分钟,每天运行13+11/14圈;在寿命后期采用重复周期为168天的回归轨道,卫星高度973km,周期104.50分钟,每天运行13+131/168圈。 卫星设计寿命为3年。 卫星尺寸8.56m×4.55m×3.185m,质量≤1575kg。 三轴指向精度小于0.1度,姿态稳定度每秒小于0.003度,测量精度小 于0.03度。 卫星输出功率:1550W。 数传系统下行为X频段,下行码速率20Mbps,星上存储记录器容量120Gbits。 雷达高度计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及风速等海洋基本要素。 雷达高度计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13.58GHz, 5.25GHz 脉冲有限足迹:£2km 测高精度:£4cm(海洋星下点) 有效波高测量范围:0.5~20m 扫描微波辐射计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GHz) 6.6 10.7 18.7 23.8 37.0 极化方式 VH VH VH V VH 扫描刈幅(km) 优于1600 地面足迹(km) 100 70 40 35 25 灵敏度(K) 优于0.5 优于0.8 动态范围 3~350K 定标精度 1.0 K(180~320K) 校正微波辐射计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GHz) 18.7 23.8 37.0 极化方式 线极化 灵敏度(K) 0.4 0.4 0.4 定标精度 1.0K(180~320K) 动态范围 3~300K 海洋二号卫星 - 任务目标监测海洋动力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场、有效波高、海洋重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重要海况参数;实现国产行波管放大器在轨寿命飞行验证;完成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新技术试验验证。 海洋二号卫星 - 将发挥哪些作用一、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 “海洋二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三颗海洋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卫星。它具有投入大、技术新等特点,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和不受天气影响的微波观测功能,是中国海洋系列卫星中的“大家伙”。 从技术上来说,“海洋二号”的测高精度优于4厘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在轨期间的微波散射计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微波散射计,“海洋二号”的发射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海洋二号”的成功发射,将为中国海洋观测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使中国海洋卫星首次以厘米级定轨的精度和微波探测的方式,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宝贵的海洋动力环境数据,极大地提升我国海洋监管、海权维护和海洋科研的能力。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向着系列化及业务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二、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研究等提供技术支持 “海洋二号”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观测,为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涉及海洋动力环境的海洋相关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海洋二号”将主要用于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监测,获取的卫星数据用于海洋环境预报、灾害警报,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权益维护与安全。譬如在海洋环境预报中为海洋预报提供观测海域的风场、浪高等初始场数据,大大提高预报产品的精度和时效性。 “海洋一号”和“海洋二号”卫星分别是海洋水色环境卫星和动力环境卫星,这两个系列的卫星有较大差别,它们的海洋观测目标和采取手段不同。 “海洋一号”主要探测海洋水色信息,采用的手段是可见光和红外谱段的光学设备成像;“海洋二号”主要探测风、浪、流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采用的是微波遥感器,并且是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 三、在军事用途方面 中国将择机发射“海洋二号”卫星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今天表示,中国将于近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择机发射“海洋二号”卫星。 目前,卫星和火箭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海洋一号卫星,是去年发射的,之前是海洋摇感卫星,其实,都是对大海进行有效监控的具有军事用途的卫星。海洋一号与二号,是更先进的一代卫星,两颗卫星对大洋的覆盖面更加大。海洋卫星分3个型号系列,这个是海洋动力卫星,也就是观察洋流和波浪的,有雷达。前面的海洋1号系列是水色卫星,后面的海洋3号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卫星,也叫海洋综合卫星。 海洋卫星是西方密切关注的高档卫星,前苏联发射的都被贴上军用的标签。当然咱们的海洋卫星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中国现在的海洋经济利益是大发了。在观察海洋水面波浪和海面下洋流时,发现一些飘在水面上的“铁棺材”和水下的“障碍物”,给导弹指明方向与位置,进行精确打击。海洋2号还有个《微波辐射计》,就是电磁波被动接收仪,海水洋流运动都是会辐射出电磁波信号的,当然这个《微波辐射计》是宽频的,接收到一些“杂波”什么的,对于反潜,作用甚大! “海洋二号”卫星上装载的雷达高度计系统是用来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及海面风速等数据的主要仪器系统。它采用了Ku波段和C波段双频测量体制,由此消除了电离层对高度测量的影响;采用大时带积线性调频信号,提高了系统的压缩比;采用全去斜坡技术来实现脉冲压缩;同时增强了高度计的跟踪能力。综合的保障体系,可为波高在1~20米范围内的高度测量精度不超过4厘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二号卫星 - 发射意义“海洋二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三颗海洋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卫星。它具有投入大、技术新等特点,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和不受天气影响的微波观测功能,是中国海洋系列卫星中的“大家伙”。 从技术上来说,“海洋二号”的测高精度优于4厘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在轨期间的微波散射计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微波散射计,“海洋二号”的发射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海洋二号”的成功发射,将为中国海洋观测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使中国海洋卫星首次以厘米级定轨的精度和微波探测的方式,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宝贵的海洋动力环境数据,极大地提升中国海洋监管、海权维护和海洋科研的能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向着系列化及业务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研制“海洋二号”卫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它首次实现精密定轨,定轨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而且还将首次开展激光通信链路星地试验。“海洋二号”应该说是填补了中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的空白,对厄尔尼诺现象监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洋二号卫星 - 相关评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着力发展“海洋一号”C/D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雷达卫星,努力实现3至4颗在轨运行海洋卫星的目标,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提高海洋卫星应用的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服务。 对于中国海洋卫星发展现状,加上“海洋二号”,中国已发射了3颗海洋卫星,其中2颗是“海洋一号”系列卫星,1颗是“海洋二号”系列卫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海洋卫星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卫星的发射情况上看,目前中国海洋卫星数量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海洋卫星的设计寿命普遍只有2到3年,与欧、美一些国家卫星七八年的寿命差距较大,而且也无法做到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连续发射,对海洋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观测。 从卫星的型谱化发展上看,中国的海洋卫星还仅有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两个系列,专用海洋雷达卫星系列尚未建立,难以适应在恶劣海况下海上溢油等灾害应急,海洋权益维护,海域和海岛监管等监测的需求。此外,对于海洋遥感器技术研究和卫星应用上投入不足,造成中国遥感器技术和卫星应用水平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