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防林 |
释义 | 海防林,防护林分类中的一种,是指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其中,沿海基干林带,即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具体划定为:沙岸200米、泥岸100米、岩岸临海一面坡。 沿海防护林在防灾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绿色之岛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抵御海啸堤坝冲毁、树木倒伏、农田淹没、房屋倒塌、桥梁断裂……这是电视画面中,日本海啸过后,支离破碎的景象。 海啸登陆后,作为前沿阻挡它的第一道防线,沿海防护林带瞬间被“撕裂”。海啸形成的巨大水墙,眨眼间就冲上了陆地。 这是否意味着海防林抵御海啸的能力有限?海岸线上的“绿色卫士”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坚强? 山东省林科院研究员许景伟说,海防林在抵御和消减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所采取的一项主要生物工程措施。但也存在一个承载力的问题,它能承担一定负荷,不能超出极限。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廖宝文说,日本海啸浪高一度达到23.6米,在巨大的海啸面前,海防林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海防林抵御灾害的能力。 他说,好多例子告诉我们,虽然人类对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难以进行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但是可以通过建设沿海防护林等有效的办法,来减轻甚至抵消灾害的破坏力。 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泰国拉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到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几十公里、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海啸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 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是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但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正是因为有了红树林的庇护,才安然无恙。 抵御台风2003年第7号台风“伊布都”登陆广东,恩平市横陂镇的10公里海堤在300多公顷红树林的保护下平安无事,而另外5公里没有红树林保护的海堤,被狂风巨浪冲毁。 2008年9月24日,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掠过珠海。珠海市内普降大到暴雨,各主要水文站均出现历史最高潮位。据实地勘查,珠海市九洲港被毁水泥海堤的长度为766米,总长1.5公里情侣路内毁坏的水泥钢筋海堤为460米;而位于澳岛西北部的大澳围、东涌、西涌、石井湾一带,由于有红树林的保护,1.1公里长的五闸门土质海堤、防护栏、木栈道、房屋等均完好无损。 面对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来袭,海防林又是如何减轻、抵消灾害破坏力的呢? 许景伟说:“当海啸来袭时,海防林就像一张巨形的‘网’,利用它的‘弹性’功能,可以缓冲和化解海浪的巨大冲击力,是破坏性海浪的‘缓冲器’,能降低和延缓海啸和台风带来的危害程度。当海啸消退后,它还能起到护堤护岸、保持水土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针对海防林消浪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印度洋海啸过后,科研人员从灾区中8块国际重要湿地反馈的信息得出结论,海啸的能量经过湿地中红树林、珊瑚礁的消减后,进入村庄的海水只是缓缓上涨,随后徐徐退却,这与瞬间席卷无数村庄的凶猛海啸形成了鲜明对比。 研究和意义2004年,我国在海南省建立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研究站利用自动潮汐观测平台,对人工红树林生态系统防风效应进行定位观测。监测结果显示,当红树林越高、越宽时,防风消浪的作用也就越明显。科研人员发现,当红树林树高10米以上、林带宽100米以上时,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浪防风作用,可将10级大风掀起的海浪化为平波。这也是科研人员认可的一种较为合理的红树林种植模式。 廖宝文说,沿海地区通常经济较发达、人口较集中。这里气候多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频发。专家预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暖,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沿海地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经济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