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计人过 |
释义 | 原文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⑥。 ( 选自司马光《涑水纪闻》) 注释⒈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 ⒉参知政事:副宰相。 ⒊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 ⒋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⒌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 ⒍量:度量,气量。 ⒎过:过错。 ⒏止:制止。 ⒐穷:彻底。 ⒑记:记着。 ⒒是:这。 12遂:于是就。 13诘(jie):追问,责问。 ⒕ 固:通“故”,所以,因此。 15.佯:假装。 16.服:佩服 译文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于是吕蒙正制止了同僚的行为。下朝以后,他的同僚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忘记,所以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予追究,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度量,气度) 阅读启示主旨:常言道:小人肚里急似火,宰相肚里能撑船。吕蒙正“不计人过”,淡然处之的宽广心胸,令人敬佩。描写了主人公的言行举止是对宽容和忍让美德的很好诠释。作者通过吕蒙正不计前嫌,没有问那位官吏的姓名的故事,表现了吕蒙正宽容和忍让的精神。 启发①告诉我们吕蒙正的这种宽容和忍让所体现出的良好品格。 ②人要学会忍让,学会拥有宽广的心胸,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③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